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專家: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 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2015-09-07 07:3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專家: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變增速仍居世界前列

  核心閱讀

  實體經濟向好積極因素在積累,我國經濟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仍有較大空間。加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我們有條件實現全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不能歸咎中國

  只要我國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 近期,全球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一些國際輿論將此輪波動歸咎於中國,您怎麼看?

  王一鳴:將這輪國際金融市場震蕩歸咎於中國,顯然是過度誇大了“中國因素”。正如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斯坦利亞洲區前主席斯蒂芬·羅奇所説:“中國是一個理由,但不是原因。”這輪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導火索是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強化。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美元強勁升值,歐元、日元及除人民幣外的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這導致國際資本加速從新興市場國家撤出,從而帶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股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價格此起彼伏的大幅震蕩,實際上就是市場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預期引發的。

  此輪震蕩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全球經濟調整深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動下,各國普遍採取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但結構性改革沒有實質性舉動,實體經濟缺乏內生動力。美國三輪量寬政策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但超額廉價貨幣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涌向金融市場,帶來以股市為代表的資産市場大幅上漲,與實體經濟低迷形成明顯反差,金融資産價格估值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埋下了這輪金融市場震蕩的種子。

  記者:國際金融市場的震蕩,會對中國經濟産生什麼影響?

  王一鳴: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聯儲加息時點的不確定性,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也影響到我國的股市、匯市和外貿出口,經濟運作面臨新的壓力。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持續上漲,金融行業增長值佔比有所上升,財富效應帶動下的消費有所增加。6月以來股市的快速調整,一定程度上會對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面對撲朔迷離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深層次矛盾顯現的情況,中央陸續出臺了降準降息、減稅降費和穩定市場等一系列舉措,經濟運作中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只要我們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就能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實體經濟向好因素正在積累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節性影響因素,也有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素影響,但未來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數據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在連續三個月小幅增長後再度出現回落,8月份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49.7%,降至臨界點下方。對此您怎麼看?

  王一鳴:2008年後,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出現較大起伏,到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回到一個新的高點。從2010年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速在波動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持續20個季度,但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經濟增速正在趨穩。

  今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再次小幅回落。我認為短期的起伏是正常現象。根據模型預測,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總體仍將穩定在6%-7%之間。

  工業增速下降,深層原因是受結構調整的影響。從需求側看,我國需求結構正在從以工業為主逐步轉向以服務業為主,對傳統商品的需求相對萎縮,相關産業産能明顯過剩;從供給側看,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過剩壓力較大,而資訊軟體、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産業雖增勢強勁,但尚不足以抵消傳統産業的放緩,新老産業增長“青黃不接”也是工業增速整體放緩的重要原因。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節性影響因素,比如,全國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影響了部分企業生産經營活動;同時,製造業受到結構調整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因素影響,內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但也要看到,8月份發電量已由上月下降2%轉為增長3%,鐵路貨運量較上月增加,房地産市場轉暖對相關製造業也有拉動作用,未來PMI回升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看來我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那麼怎麼看待目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呢?

  王一鳴:工業行業面臨的困難表明我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但中國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運作仍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速仍位居全球前列。

  當前實體經濟向好的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前期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基礎設施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房地産市場銷售轉暖,經常項目保持順差。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加快孕育,新興産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模式加快形成,資訊通訊、文化旅遊、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勢強勁,網際網路消費和“O2O(線上線下)”模式快速成長,新的市場主體正在成長,新一代創業者迅速崛起。“一帶一路”啟動實施,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戰略加快推進,新增長極和新增長帶正在形成。

  我國經濟的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明顯。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也有空間。加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我們有條件實現全年的預期發展目標。

  堅定信心 主動作為

  仍需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精準調控,相機施策

  記者:8月25日,央行再次降準降息,這是否意味著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宏觀調控如何在穩增長、調結構與防風險間保持平衡?

  王一鳴:這次降息降準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前期穩增長措施的成果,有效降低融資成本,穩定國內外市場預期。降準也能有效對衝資本外流帶來的流動性缺口,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同時,此次降息降準還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相結合,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有助於讓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次降息降準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流動性變化做出的微調,並不表明貨幣政策轉向。當前,仍需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精準調控,相機施策,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積極穩定市場預期。

  我國金融系統運作總體是平穩的、風險是可控的。但也要看到,受産能過剩、房地産存量較大、地方政府性債務進入償債高峰等因素影響,金融領域潛在風險也有所顯露。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銀行風險偏好降低,慎貸現象增加。6月以來,股市的大幅調整也對企業融資形成一定影響。因此,要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作,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切實引導金融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記者:在新舊動力交替期,政府、企業分別應該做些什麼,才能順利爬坡過坎?

  王一鳴:當前,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涌現,但體量還不夠大,滿天繁星、但無明月,新動力的增長尚不足以補償舊動力的減弱。此時就要給新産業培土施肥,使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同時,要加大對傳統産業的調整重組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用市場化的辦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

  對政府來説,就要拿出更多改革開放的新舉措,為新動力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例如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國企改革;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地方和企業投資能力等。

  對企業來説,要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從“鋪攤子”為主轉向“上臺階”為主,提升産業價值鏈和産品附加值。例如加大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的力度,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充分利用智慧製造技術,發展“網際網路+”等新型業態;加強研發、設計、標準、品牌和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增強核心競爭力等。

  中國經濟新舊動力的轉換正在加快,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新的增長點不斷集聚,新動力加快成長壯大並逐步成為主導力量,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穩步邁向中高端水準。

[責任編輯: 陳寧]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