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虛高背後,包含著不當的,甚至是違法的成本,必須舉起利劍刺破
公安部門針對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調查尚未結束,就在外資制藥業界引發了震動。從相關權威部門公佈的情況看,葛蘭素史克通過一家旅行社,利用會議招待的機會,虛增參會人數甚至虛構會議,從“正常”的招待費用中扣出錢來,一部分用於葛蘭素史克高層的回扣款,另一部分則向醫療機構和相關部門提供商業賄賂。
從此前曝光的案例看,類似葛蘭素史克這樣的操作手法並不罕見。如果有機會到各大旅遊城市的機場看一看,會發現接機大廳裏滿是來自藥企的接待人員,他們多是來接醫生或官員參加“會議”的。而這些會議多以學術名義進行,附帶旅遊休閒和直接給醫生部分現金,實際目的只有一個:要求醫生多開某種藥品。
業界常戲謔地稱,現在的藥品價格是“含賄價”。此話雖難聽,但多年市場操作中,確實有不少藥品在藥價中分攤了這部分違規成本。此次出事的葛蘭素史克高管就承認,用於推廣和回扣的成本佔了總藥價的20%—30%。而據業內人士判斷,葛蘭素史克的這一比例並不算高。此前有調查發現,各個環節“明扣暗扣”後的最高比例,甚至佔到總藥價的50%左右。在這一業內“潛規則”影響下,許多藥企為了爭奪市場,往往無所不用其極,進而形成惡性迴圈,使得藥價出現嚴重虛高。
藥品銷售亂象叢生的背後,暴露了中國醫藥市場中的一些軟肋。比如,一些醫務工作人員“向錢看”的傾向嚴重,而醫院的薪酬體系不夠靈活,一有企業投其所好、以利益引誘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不正當競爭甚至是違法行為時,有些醫護人員就可能鋌而走險,“利益聯手”之下,直接間接地推高了藥價。從這個角度上説,去除“以藥養醫”的頑疾,不僅必然,而且還應提速發力。
客觀説,跨國藥企的研發實力普遍高於國內企業,一些創新藥品正是治病救人所急需的,價高也符合市場規律。不過,葛蘭素史克案件再次提醒我們,價高背後,還包含著不當的,甚至是違法的成本。必須舉起利劍刺破虛高。
現在整治外資藥價高企更適逢兩大機遇。一是國內企業研發能力逐步增強,經過多年混戰,國內涌現出一批接近世界水準的企業,國産新藥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資品種相抗衡。二是隨著醫改的深入,以往難啃的公立醫院改革逐漸推進,阻礙改革的癥結逐步暴露並消除,對醫藥商業賄賂動刀正當其時。
就在上個月,國家發改委組織對制藥企業成本調查,其中涉及大量外資企業。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將對比這些藥品和國外同款藥品的價格,指導其在中國的銷售價格。成本調查和價格比較的開展,或許會在不久的將來轉化為實際的政策。中國不會縱容靠非法手段做生意的企業,無論內資還是外資。因為,一個競爭的市場,也必定要成為一個公平的市場。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