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李克強:不因經濟指標一時變化改政策取向

2013-07-17 09:1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

  ——李克強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

  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

  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多年未有的錯綜複雜局面。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應對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氣,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把握好、運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保持經濟平穩運作。

  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李克強説,從國內外實踐看,經濟運作出現一定波動,有客觀必然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今年要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對此,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但也要付出許多努力。

  要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李克強説,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更加注重依靠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要創新思路運用新舉措,統籌考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形成科學的宏觀政策框架,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當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後勁;當經濟運作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

  警惕經濟出現大的起伏

  李克強強調,把握好合理區間和政策框架,必須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既要深入研究戰略性、規律性問題,也要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作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要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

  ■ 分析

  統計局長:下行壓力和回升動力並存

  馬建堂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經濟增長主要預期目標

  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成績單”15日出爐。如何評價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未來前景如何?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6日接受新華網專訪回答了上述問題。

  主要指標仍在合理區間

  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為7.5%,既低於上季度的7.7%,也較去年同期放緩。對此,馬建堂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物價等主要指標仍在合理區間。

  馬建堂表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據他介紹,目前歐元區已連續多個季度負增長,美國二季度同比增速為1.9%,同期日本經濟增速預計在1.1%左右,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都有所回落。“世界經濟下滑、減速,我們不可能獨善其身。”他説。

  本輪經濟下滑原因複雜

  就下半年經濟發展走勢,馬建堂表示,當前下行壓力和進一步回升的動力並存,但從外部環境出現好轉跡象、國內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以及上半年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出現新進展等因素考慮,只要我們把“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下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還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有信心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的主要預期目標。”

  他指出,本輪經濟的下滑原因複雜,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有內部積累的矛盾,也有我們主動調控的影響。以比較突出的産能過剩問題為例,今年二季度末我國工業行業産能利用率為78.6%,有些行業利用率可能更低。

  面對各種不利因素,馬建堂表示,還是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