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城鎮化不能“大躍進” 盲目鋪産業攤子危機四伏

2013-05-21 08:5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城鎮化“急切病”有二:不計長遠,著急趕農民上樓;盲目鋪産業攤子,加劇産能過剩

  發展中的中國正在經歷城鎮化的過程。

  從發展規律看,今後一二十年,我國城鎮化率將不斷提高,每年將有相當數量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這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和消費的快速增加,釋放出巨大的經濟發展動力。

  但是,城鎮化的進程卻要思慮週全、審慎小心,不能操之過急。就像一座蘊藏著豐富能源的大礦,當然要開發,但是必須合理開發,前期的環境評估、生態摸底、移民安置等,一樣都不能少,儘量降低開發帶來的“副作用”、減少 “伴生災害”。

  現在某些地方顯得有些“急不可耐”,大有“賽跑”進入城鎮化之勢。

  這種“急切病”主要病症有二,一是過度去搞集中居住,興建農民社區,趕農民上樓;二是鋪張産業發展“攤子”,大建工業園區,送農民進工廠。都是力求簡單地、突變式地改變農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以為農民一旦住得像城裏人、工作像城裏人,就能變成城裏人。

  “急切病”一旦大規模發作,將對整個社會肌體造成危害。離開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農民一旦失去收入來源和社會保障,生活必然陷入貧困。同時,為創造就業盲目推進産業發展,極易造成重復建設和過度投資,加劇仍然存在的産能過剩,更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圈地賣錢。

  醫治“急切病”,首先應開一支鎮靜劑,讓“急切”的建設慢下來,適當控制工業化和産業化規模,做到建設發展合理有序。同時,地方政府要在民生建設上多著點“急”,推進各種公共服務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説到底,地方政府須明確新型城鎮化的根本性原則:以人為核心,讓人的安居樂業成為城鎮化的重要支撐。

  樂業即愉快地工作,説到底還是就業,卻是高品質的就業,不僅僅是找到一個飯碗就了事。除了就業機會,還要實現就業的相對穩定和工資收入的不斷提高,更要建立公平的就業環境、打造和諧的勞動關係,讓進城農民在工作中看到希望、獲得發展。

  安居即安定地生活,不單單是居住的舒適,更包括良好的教育、可靠的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這些代表著進城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也是一組系統性的社會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期盼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而城鎮化的直接作用正是富裕農民、造福人民。要實現安居樂業,需要個人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奮鬥,也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機會和條件。政府應該厘清在城鎮化過程中的職責,成為人民夢想實現的“助夢師”。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