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發泡食具解禁 “白色污染”是否重現成疑

2013-05-06 08:5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5月1日起,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正式被國家發改委解禁,重新允許生産使用。記者採訪多名餐盒生産企業和食品包裝專家了解到,發泡食具解禁後主要面臨原料品質難控、回收難等四大難題,並對非發泡食具生産企業造成衝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亟待完善相關國家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完備的回收利用體系,謹防“白色污染”重現。

  成本低“禁而不絕”街邊餐飲成主要市場

  據了解,被稱作“白色污染”的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料,在擠出機中經過高溫加熱熔融後加入發泡劑丁烷等進行擠出拉片,再進行二次加熱吸塑成型,製成的快餐盒、湯碗等各種一次性食具。

  由於在上世紀90年代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我國先是在鐵路、航運客船和旅遊船上禁止使用發泡食具,1999年後將其列入淘汰落後産品,在全國範圍內禁産禁用,至今已有14年。

  今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關於修改《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中,將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從“淘汰産品目錄”中刪除,並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

  記者在安徽合肥、山東濟南的多家餐館走訪發現,雖然此前被禁止生産和使用,但一次性發泡食具始終“禁而不絕”,仍被頻繁使用“用別的餐盒成本太高,紙餐盒一個要一塊多,而發泡餐盒一個批發價只要三分錢。用發泡的又沒人查,都一直用著。”一名快餐店服務員告訴記者。

  安徽合肥寰寶紙塑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生産紙餐盒已有十多年,公司總經理余鄔強説,目前合肥市的一次性餐盒市場,發泡餐盒仍是佔據總份額60%-70%的主力。由於發泡餐盒屢禁不絕,市場對環保紙餐盒的需求一直不高,2003年後公司被迫轉向以生産紙杯為主,每年紙餐盒銷量僅為10萬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非發泡食具相比,發泡食具的材料成本低是其最大競爭優勢。余鄔強説,生産一個非發泡餐盒至少需要20-30克原料,而生産一個發泡食具只需五六克。同時,發泡食具生産的進入門檻低,生産設備1萬多元一台,8小時能生産5000多個,多為小作坊生産。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由於一次性發泡食具與其他替代産品相比價格低廉,且有市場需求,儘管國家此前三令五申嚴禁生産,但目前國內仍有100多家企業仍在生産和銷售。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發泡食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街邊餐飲和以流動人口為主要消費群體的盒飯供應點,中高檔飯店很少見到。在銷售渠道方面,多從專業批發市場流向小攤小販,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解禁面臨四大難題環保企業深受打擊

  業內人士指出,一次性發泡食具解禁面臨原料品質難控、添加劑濫用、使用溫度限制和回收難等四大難題,並對生産非發泡食具的環保企業造成嚴重衝擊,需引起重視。

  難題一:原料品質難控制,産品品質堪憂。余鄔強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正規聚苯乙烯生産出來的發泡食具每個售價要0.12元左右。但一些企業特別是小作坊,為降低成本,使用回收的廢舊塑膠、廢舊發泡餐盒等製成的再生料生産餐盒,甚至用醫用垃圾加工,每個售價僅為六七分錢,甚至更低。

  董金獅説,目前全國發泡餐盒産品中有50%是用廢塑膠生産的。由於發泡食具此前屬於明令淘汰的落後産品,目前尚無國家産品標準,對於解禁後生産企業能否使用合格原料進行生産缺乏有效約束和控制,産品品質令人擔憂。

  難題二:添加劑濫用,威脅食品安全。除原料品質難以控制外,一些企業在生産過程中還添加了工業滑石粉、熒光增白劑等不符合《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添加劑,給我國食品包裝行業和餐飲業造成巨大混亂和食品安全隱患。

  難題三:使用溫度有限制,不合理使用有危害。發泡食具是否“有毒”一直是公眾擔心的問題,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介紹,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準對食品級聚苯乙烯塑膠進行的毒性實驗,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只要在合理情況下使用,是能夠保證安全的。

  董金獅説,由於聚苯乙烯耐熱性差,不耐熱水,超過90℃會發生變形,並釋放出乙烯等有害的低分子物質。因此,一次性發泡食具不能放入微波爐或蒸屜中加熱,也不能盛裝炒菜。但記者在濟南市舜玉路等一些路邊快餐銷售點看到,每到中午有很多人購買快餐,店主都是用發泡餐盒給顧客盛裝熱菜,消費者也習以為常,不知道不合理使用潛藏的危害。

  難題四:回收難成核心難題,擔憂“白色污染”重現。專家指出,雖然發泡食具製作簡便,成本低廉,但由於體積大、運輸成本高、再利用的渠道有限,主要用於回收後製成建材,長期以來大多被隨意丟棄。在城市垃圾清運環節,由於缺少必備的分揀等程式,發泡食具的回收再利用形同虛設。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説,目前政府部門沒有建立發泡食具回收利用體系,生産企業也是只管産不管收,放在路邊也沒人收沒人撿。很多市民擔心,由於目前回收體系不健全,加之一些人存在隨手丟棄餐盒垃圾的不良習慣,將給環境保護帶來很大壓力,可能重蹈上世紀90年代“白色污染”垃圾圍城的覆轍。

  日前記者採訪了解到,受一次性發泡食具即將解禁的影響,目前非發泡食具生産企業已受到很大衝擊。余鄔強説,今年以來,他們公司紙餐盒銷量直線下降,1月份銷量同比下降60%,2月以來基本沒銷量,目前餐盒生産設備已基本停産。同時,他認識的幾家環保餐盒生産企業也由於經營慘澹而停産或轉行。

  亟待完善國家標準健全回收利用體系

  專家們認為,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關係百姓切身安全,是民生大事。“解禁”只是行業健康發展的“起點”,絕非“終點”。要儘快制定明確發泡食具生産的國家標準。董金獅等專家介紹,由於發泡食具此前屬於明令淘汰的落後産品,尚無國家産品標準。隨著正式被解禁,有關部門需儘快明確一次性發泡塑膠食具是否適用於現有的《塑膠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國家標準,或者起草制定新的一次性發泡食具標準,並對原輔材料、添加劑使用以及生産環境衛生等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對發泡食具生産實行許可證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以規範企業的生産標準和品質控制。

  建立健全回收利用體系。專家建議,應按照政府支援、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明確發泡食具廢棄物回收利用的主管和監督執行部門,研究出臺支援一次性發泡食具回收利用的激勵政策,包括給予相關企業稅費減免、資金扶持等優惠,同時扶持再利用的産品開發,促進回收利用市場化。可參考國際通行的“誰污染、誰負責”原則,由管理部門向生産企業按標準收取適當的污染治理費,作為扶持回收利用的經費。

  董金獅等專家認為,政府部門需統籌規劃回收站點的設立,提高回收點的覆蓋面,並明確發泡食具清洗、再加工産生污水達標處理等規範,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積極加大政策宣傳和教育,促進全民參與,從源頭上引導消費者少使用一次性發泡食具,使用後合理處置,提高回收利用水準。

  慎重穩妥推進解禁試點。為避免發泡食具解禁全國“一刀切”可能引發的行業新一輪惡性競爭,給新老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建議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市場需求量大、有條件的地區先行政策調整試點。在掌握切實可行的回收利用經驗後,再逐步擴大生産範圍,以防造成“一放就亂”的後果。同時,有關部門應嚴厲打擊小作坊、使用廢料加工等違法生産,規範市場秩序。(王志 張紫赟 張舵)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