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小微企業生存實錄:招工難用工貴稅負重融資累

2013-03-22 08: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經濟環境較為嚴峻、市場低迷、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中國企業面臨的大環境雖相同,但卻呈現了不同的生存狀態。

  部分創新能力弱的企業雖然熬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但對未來“失去希望”使得他們不僅擴大投資願望驟減,甚至關停變賣,“溫水煮青蛙”式地消極怠工;對於部分有一定市場、但發展後勁不足的企業而言,“做不大、死不掉”的狀態讓他們在融資難、用工貴的狀態下,抱著“混混看”的狀態等待機遇;還有部分小微企業正處在技術創新的“平臺期”和“蓄能期”,“差一口氣”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招工難 用工貴

  隨著産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工自身對“體面就業”的追求,上海部分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了季節性、結構性招工難。不少企業擔心,這種階段性用工短缺今後一段時期內將長期存在。

  一家家電連鎖企業的副總裁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去年上海最低工資標準為1450元/月,今年還會繼續增加。公司在上海的用工成本佔到運營成本的4%,比公司全國平均用工成本高出30%以上。雖然公司給員工的工資遠遠高出最低工資標準,但是標準一上調,員工仍然要求加薪。

  “現在不少企業都採取底薪+提成或計件的方式發放薪酬,可以激勵員工多勞多得,但如果稅後收入不超過3000元/月,公司連最基層的銷售人員都留不住。”他説。

  據康特科技總經理厲淳介紹,用工成本較高是企業普遍的感受。對於IT行業來説,員工每月稅後到手工資5000元並不高,但加上“四險一金”和個稅,公司實際支付用工成本超過9000元,約翻一倍。對於創業型企業來説,人力成本仍是較大一筆支出。另外,由於在上海生活成本較高,特別是年輕人買房壓力較大,有的每月房貸都要五六千元,公司薪酬沒有競爭力很難留住員工。

  上海一家知名品牌服裝公司副總裁韓融説,由於公司近三年盈利銳減,工人工資基本沒有增加。“四險一金”和個稅佔公司用工成本的46.6%,按平均每人月薪增加100元計算,公司有2000多名員工,每月人工成本就增加近30萬元。“公司每年的凈利潤只有七八百萬元,我們怎麼敢漲工資?”。

  上海市工商聯的一項調查顯示,春節後招工難已經是“老大難”,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及一線操作工缺口最大,有的甚至影響了企業正常經營。從用工缺口行業看,電子、機械、物流、醫藥、輕工等行業招工較難。用工難伴生的是用工貴,人力成本佔小微企業總成本比重較高,隨著最低工資額提升和社保支出增加,勞動力成本的持續增長。從問卷調查情況看,2012年的工資支出中上漲的企業佔85.2%(其中認為明顯上漲的佔36.1%,有所上漲的佔49.1%),工資基本穩定的佔13.4%,工資下降的僅佔1.5%。

  稅負重 融資難

  加大財稅金融支援是中小微企業目前的普遍期待,包括期望直接受惠于結構性減稅政策,大幅提高所得稅起徵點,加快營業稅擴圍步伐,要求長期堅持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減低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率與取消不合理行政收費。

  “2010年以前,公司凈利潤還有幾千萬元,但這兩年實體店盈利很差,只有三四百萬元,加上網上商城盈利三四百萬元,凈利潤只有過去的五分之一。”韓融説,即便如此,公司仍然每年納稅好幾千萬元,位列楊浦區納稅企業五十強。

  長寧區政協工商聯界別的委員們春節前對區域內100家中小微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發現,85.6%的企業認為現行國家稅率高(其中認為很高的佔22.6%,認為高的佔63%)。同時,有67.5%的企業認為政府採取減免稅收的政策能推動企業發展。

  “一些企業主反映,如果把各種隱性、顯性的稅加在一起,企業的平均稅負在40%以上。”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稱,小企業需要繳納包括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流轉稅附加、印花稅、契稅等二十多種稅項。

  除了“稅負重”之外,“融資難”是中小微企業反映最多、最集中、呼聲最高、矛盾最突出的問題。據統計,目前上海中小企業90%以上融資依賴銀行貸款,而商業銀行向小企業貸款量不足其放貸總量的20%。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授信少、渠道少、成本高,銀行貸款難以得到,銀行外的融資機構貸款利率普遍高出銀行數倍,一般情況下,小微企業都難以承受。

  付韜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果沒有抵押物,小微企業很難從銀行貸款,而通過擔保公司融資,成本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利率比銀行高,還要支付擔保費用,算下來融資成本在10%以上。”

  據上海市工商聯調查,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普遍在10%以上,民間小額貸款的綜合成本更高達22%。此外,小微企業短貸長投現象突出,這進一步加大了經營風險。

  安徽一家煙機配件企業負責人介紹,融資成本不斷攀升是比人工成本更可怕的“枷鎖”。民間借貸從一分、攀升到2012年的三分、四分利,不少同行都不得以轉行,“哪個行業能有那麼高的利潤?賺的錢都給小額貸款公司了”。

  渣打銀行“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略有上升,並且銀行受信貸額度限制以及風險控制要求的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放貸意願有所回落,中小企業對銀行的融資滿意度經歷了前5個月的提高後有所下滑。其中,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較為明顯,認為有上浮的企業比例從去年第一季度的22.7%上升到第四季度的44.6%。

  跨越式發展之難

  與多數遭遇發展困境或碰到“天花板”的企業相比,還有部分小微企業正處在技術創新的“平臺期”和“蓄能期”,“差一口氣”就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上海瑪戈隆特骨瓷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製造企業,主要生産高檔骨瓷食具和禮品瓷器。與其他還在為經營困難唉聲嘆氣的同行相比,瑪戈隆特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去年銷售額超過7000萬元,毛利率達到60%至70%。

  該公司董事長趙春陽説,國內企業出口到歐美的骨瓷食具單價在1至2美元,而瑪戈隆特骨的産品可以賣到7美元,“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品牌和一流的設計師,品質足以與歐美高檔産品媲美。”

  但是受資金及渠道制約,瑪戈隆特公司也進入瓶頸期。趙春陽稱,公司成立13年,每年的盈利幾乎全部投入設計和研發創新,2008年甚至還在巴黎設立了設計工作室,趁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之時“逢低”吸納了一批歐洲優秀設計師,公司設計的“青花宴·印象世博”花瓶曾被選定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禮。“公司足夠強,但沒有更多的資金去做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

  上海澤陽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107名員工的小微企業,去年卻挫敗了IBM等7家外資企業和11家境內上市公司,成為陸家嘴國家級智慧社區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僅世界500強客戶就有15家。但公司創始人張元剛説,因為受制于資金短缺,公司同樣遭遇瓶頸,很多項目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去年花了一年時間,通過智慧財産權抵押從中國銀行只貸到100萬元,杯水車薪。”

  上海市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傅新華稱,有的企業“差口氣就能飛天”,處在蓄能期,這個時候政府應當助力,但不要拔苗助長,汲取光伏産業的教訓。

  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主任吳文稱,中小企業不一定非要做大才有競爭力,如上海瑞年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它是金山區一家生産“熱壓敏功能變色成色劑”的小企業,但全球只有這家公司生産這種産品,具有完全市場定價權。去年在原材料價格下降的背景下,瑞年所生産的産品居然漲價,凈利潤率達60%。

  “歐洲一些中小企業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某一專業領域很強,所以活得很好,有的都有上百年曆史。反觀中國的眾多中小企業,很難做強,就是缺少這種專、精、特、新的D N A。”吳文説。

  市場推動轉型升級

  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也紛紛開出“藥方”,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企業轉型升級,適應市場變化,“打鐵還得自身硬”。但在實際中,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資金、人才、技術、設備等條件十分有限,具備創新能力的所佔比重很小,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並能進行新産品開發的企業數量更少。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面前是動力不足不想轉、方向不明不會轉、風險太大不敢轉、支撐不夠不能轉。

  上海市長寧區政協對區內100家中小微企業的調查顯示,有70%的企業對轉型較為猶豫遲疑,認為轉型也將面臨市場、技術、資金、人才及産業政策等方面的風險。企業對市場預期普遍認為國內外經濟形勢並不明朗,走勢仍有待觀察,對後市抱樂觀或謹慎樂觀看法的企業約佔31%,43%的企業表示對未來形勢難以判斷,26%的企業帶有一定的悲觀情緒———主要認為全球經濟仍未走出底部,國內經濟轉型,調控政策等都是不確定因素,因此企業自身重在防範風險。持樂觀態度的企業多已具備轉型發展的能力,具有新産品研發,核心技術和市場,國際市場變化使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認為,中小微企業這一群體本身就存在高淘汰率的特徵,多數企業長不大、做不強是正常現象,因此不能苛求所有中小微企業都有創新轉型能力,期望通過政策的幫扶短期內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産業升級過程中,應該強調投資的市場化,讓市場約束企業的投資行為,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優化産業結構。

  據吳文介紹,上海約有55萬家中小微企業正常納稅,近幾年每年也有超過700家的企業消亡,2012年超過900家。也有不少企業轉移到江蘇南通、常熟、太倉、昆山以及浙江嘉興等周邊城市,如常熟近兩年新增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一企業來自於上海。

  上海市經濟與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傅新華認為,企業處於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難處,整體來看,約四分之一中小微企業將被淘汰,四分之一創新轉型實現跨越式發展,還有二分之一的企業“守城”。因此幫助中小微企業解困也應分為“普惠制”和針對性扶持,前者如減所得稅採取低稅率、降低行政收費和政府行政服務成本等方式“廣撒網”,後者則給予“專精特新”企業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援“深捕魚”,引領企業創新,幫助企業騰飛。

  資訊不對稱亟待消除

  上海市工商聯去年對小微企業進行調研,來自378個企業的問卷結果顯示,73.1%的受訪企業“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國家向中小企業提供的政策,62.7%的企業希望獲得資訊服務。

  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副主任宋曉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種種原因,中小微企業對政策不能及時獲悉甚至不關注。上海除了通過網際網路及時公佈相關資訊外,每月還發放12萬份《上海市中小企業資訊速遞》,同時還開發了手機客戶端程式,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及時查看最新政策。“未來希望能夠形成政策優惠的資訊推送,當部分企業達到享受某政策優惠時,就會主動推送這一資訊,讓優惠政策能第一時間開花結果”。

  在上海市“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想緩解融資難,撇開其他方法不談,單從“消除資訊不對稱”入手,就可以有所作為。

  比如建立中小微企業樣本數據庫,一點一滴收集統計資源,形成了解中小微企業動態運作狀況的基礎和依據,這同時也是一份企業的信用體檢報告。民革上海市委提出,可以考慮把納稅信用作為金融徵信抵押物,用企業良好的納稅信用兌換銀行貸款優惠,建議銀行和稅務機關聯手,把中小微企業的納稅信用記錄、財務會計信用記錄等納入金融企業徵信系統,對納稅信用級別比較高的企業,給予低利率、高額度的金融支援。

  上海市工商聯合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應適當放寬或取消專利、資質等資金申請條件,使扶持政策惠及更多小微企業;資金申請程式宜簡潔、易於操作,降低企業申請成本。創新扶持方式,將直接給予資金資助與政府購買服務、提供貸款貼息等方式相結合。為初創企業開業貸款、創業場地、招用人員等給予支援。

  對症下藥還需“組合拳”

  針對當前存在的用工貴、稅負重、融資難等普遍難題,一些企業和專家建議要對症下藥,短期、中長期政策雙管齊下,切實為企業減負,同時為企業創新轉型創造良好的環境。

  一是建議對小微企業實施靈活用工制度。專家建議,在勞資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建議簡化小微企業勞動用工程式,在充分尊重勞動者意願的基礎上,允許靈活用工,允許微型企業的薪酬水準在最低工資指導線一定範圍內浮動。

  二是建議實行輕稅負政策,循序漸進推動結構性減稅,加快設計更為合理的稅費優惠政策,如定額徵收和對小微企業所得稅實施“三免兩減半”,若短期內難以全面鋪開,可酌情在部分地區,一定時限內,開展試點,切實減輕其經營負擔;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加快推進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向更多的服務業擴圍。

  三是要引導銀行提高小微企業金融創新和服務水準,鼓勵銀行建立不同類型的業務單元和專業化的經營團隊,在風險防控上加大創新力度,推廣存貨、應收賬款、專利權等動産或權益質押,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門檻,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同時發揮好國有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引導作用。在完善制度、規範程式、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機構有一定比例的壞賬,彌補市場在提供小微企業投融資公共産品中的外部性問題。

  另外,東亞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王彥建議,小微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應尋求不同的資金來源,不能完全依靠銀行,長遠來看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補貼。對於那些資金沉澱型的企業不妨多多利用,比如大型零售貿易型企業等,可以扮演銀行角色對供應商等提供資金支援。

  四是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加快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破除小微企業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以戰略性産業、新興産業和高科技産業為重點,發佈重點産業發展目錄和扶持政策,加強産業引導,推動小微産業轉型升級。搭建平臺,組織對接會,幫助小微企業與大中企業建立採購、配送等合作機制,開拓市場。(魏宗凱 周琳 王濤)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