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新《旅遊法》10月1日施行 中國進入“新消費階段”

2013-09-27 13: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編者按:今年10月1日,新的《旅遊法》即將正式實施,這標誌著我國旅遊業發展進入一個升級階段。

  在旅遊業升級發展階段,財稅金融以及資本市場的助推作用值得關注;而旅遊業也將給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帶來新的題材和創新機遇。大力發展、加速發展旅遊業,是我國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的重要支點之一。我們今天推出的專題,力求全面分析我國旅遊産業在新《旅遊法》下將呈現怎樣的面貌。

  新《旅遊法》提振“假日經濟” 旅遊類上市公司更有資金優勢

  旅遊企業中小型規模企業居多,穩定性欠佳,旅遊從業者面臨較大生存壓力,長期資本的介入有助於其擺脫過於追求短期利益的局面,追求穩健盈利模式

  “資本市場將便於旅遊産業和相關上市公司融資,有效緩解相關上市公司的資金壓力。”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對於在新《旅遊法》實施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將對我國旅遊産業帶來何種積極影響作出了上述表示。

  隨著新《旅遊法》將於10月1日正式實施,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也將因此更加規範。目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傳統的旅遊産業要素進一步擴展,各要素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旅遊産業鏈。資本市場也對旅遊産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白朋鳴進一步指出,旅遊業的發展在資金和運營方面還需得到一定的支援和幫助。旅遊企業穩定性欠佳,中小型規模企業居多,旅遊從業者面臨較大生存壓力,需要大量資金支撐,才能擺脫過於追求短期利益的穩健盈利模式。此外,旅遊業的産業鏈條較長,需要在經營方面精耕細作。

  而對於新《旅遊法》將對相關上市公司産生什麼影響,白朋鳴認為,新《旅遊法》將引導旅遊市場由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這勢必加快行業中的優勝劣汰,旅遊市場集中度將顯著提高。這為旅遊上市公司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旅遊上市公司資金實力雄厚,在服務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且信譽度良好,盈利能力也將在新《旅遊法》實施後進一步增強。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還指出,《旅遊法》的出臺,為維護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權益、規範旅遊市場提供了法律保障,標誌著中國旅遊業進入了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對我國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把旅遊業建設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奠定了法律和制度基礎。

  相關行業分析師則認為,《旅遊法》的出臺使得各旅行社的“價格”趨向一致,而“價值”則開始成為吸引遊客的關鍵。尤其在廣大消費者追求主體化、特色化旅遊需求的今天,千篇一律的旅遊項目已經很難激發起遊客的出行慾望,只有那些有特色、與眾不同的旅遊項目才能夠得到遊客的青睞。

  對此,白朋鳴認為,新《旅遊法》在短期內將引發旅遊團費大規模上升,從而致使遊客流量下滑。國慶前夕中秋旅遊市場異常火爆已表現出遊客的“抄底”心理。但從長期看,新《旅遊法》將促使旅遊市場回歸理性,旅遊市場亂象有望被遏制。這將加強消費者對旅遊市場的信心,從而拉動遊客大幅增長,擴大經濟內需。

  對於旅遊業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就預計,到2015年,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0%;國內旅遊人數達到33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10%;入境旅遊人數達到1.5億人次,年均增長率為3%。

  此外,旅遊外匯收入達到58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5%;出境旅遊人數達到8800萬人次,年均增長率為9%;旅遊業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650萬人,每年新增旅遊就業60萬人。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比例達到10%。

  據統計,目前我國與旅遊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遊的外延在不斷擴展,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旅遊産業在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假日經濟’對GDP的推動已較為明顯。”白朋鳴對旅遊業未來的影響作出了上述判斷。他認為,旅遊業的聯動性較強,涉及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個領域,當旅遊市場秩序得到規範後,將吸引更多遊客流量。事實上,目前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熱點,近幾年在我國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旅遊業平均增速在20%左右。新《旅遊法》的實施也將進一步促進旅遊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作用。

  對於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則認為,要以貫徹落實《旅遊法》為契機,推進旅遊規劃與産業發展。旅遊法對於進一步推動全國旅遊規劃與産業發展工作具有更為特殊重要的意義,既是旅遊規劃與産業發展的相關職責第一次在法律層面得到確認,更創新地提出了相應制度安排。

  吳文學還指出,“十二五”發展主要目標是,到“十二五”期末,旅遊業初步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在轉方式、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等戰略中發揮更大功能。旅遊服務品質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乾奠定更加堅實的旅遊強國基礎。(證券日報 丁 鑫)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