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採摘遊葡萄稱重缺斤短兩 粗放經營成為産業運營障礙

2013-09-27 13:14 來源:瀋陽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剛剛過去中秋小長假,馬上又將迎來十一採摘高峰,可是今年的水果採摘不僅價格漲了近一倍,還不準採摘時隨意品嘗,這讓採摘遊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更讓人對採摘遊失望的還有坐地起價、缺斤少兩等問題。   

  葡萄30元一斤是市價六倍

  張女士中秋小長假帶著一家老小到瀋陽近郊的一葡萄採摘園去採摘,“去年,我曾和同事一起去過一次,15元一斤的價位還是能接受的。”

  今年臨近中秋,張女士就開始盤算組織全家去採摘,可一到葡萄園才發現,不但是價格漲到30元,比市價5元/斤高出25元,而且也不準採摘時再品嘗,“只在大棚外面擺了個小盆,裏面放了十幾粒葡萄讓你品嘗,進到大棚裏面就不準再嘗了。”

  不僅是葡萄採摘價格翻番,就連蘋果梨採摘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水果採摘20元一個人,蘋果梨4元一斤,幾個梨最後一結賬,90元,這個價在市場上能買一箱。”也在中秋小長假與家人去丹東採摘的劉女士抱怨道,現在水果採摘貴得離譜,可一家大小開車大老遠去了,又不好一點不買,只好硬著頭皮挨宰。

  採摘稱重常遇缺斤少兩

  如果是明碼實價,足斤足兩也就罷了,還有的採摘園區更是使出一些小伎倆。8月末吳先生與家人一起去採摘,在葡萄園門口擺放了好多箱葡萄,價格為茉莉香葡萄12元一斤,但裏面不準品嘗。一家三口領了剪刀進去採摘,三箱葡萄裝滿出來,一稱重算賬被告知自己採摘葡萄15元一斤,如果買已經採摘好的是12元一斤。

  除了價格上,採摘後稱重也有學問。

  趙小姐介紹説,今年4月正是草莓採摘的季節,我和朋友開車到瀋陽近郊一處草莓採摘大棚去採摘,15元一斤的丹東九九,趙小姐拿一小塑膠盆草莓去稱量,“電子秤上顯示的是6斤8兩,朋友用手一拎,然後轉過頭來説,分量好像不夠。”後來,趙小姐拿別的物品試了秤,攤主這才説稱錯了。

  採摘遊開始有降溫趨勢

  一位旅遊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現在很多人都抱著“先把錢賺到手再説”的想法,以粗放經營為主,少有深入開發採摘遊資源的實際行動。

  “目前,採摘遊已開始有降溫的趨勢,遊客二次消費的慾望不足,好在親子遊成為採摘遊的主力。”這位業內人士還介紹説,從近年來市場反饋看,帶孩子採摘是目前採摘遊的主力,很多父母是從教育和體驗的角度讓孩子了解農業,從這點看,採摘遊在豐富農事教育的情況下應該還有發展空間。

  如今的遊客多傾向“綜合消費”,希望一次出行能夠體驗採摘、爬山、垂釣、CS野戰、觀賞風景等多個內容,採摘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而對於專業旅遊從業者來説,果農的“不專業”成為産業運營中最大的障礙,有些果農急功近利,可能會自砸招牌。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