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北京:雙向兩車道“窄路”擬劃公交專用道

2014-09-10 09:1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雙向兩車道“窄路”擬劃公交專用道

  2011年10月,京通快速公交道西延後遇首個早高峰。今後,雙向2車道的道路也將有望施劃專用道。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中心城區公交專用道擬連成“網狀”,以提升全城公交運作速度。昨日,北京市公交專用道的首部“地標”目前正通過市質監局官網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其中提出,公交專用道應重點設置在公交運作速度低的路段,雙向2車道的道路也有望施劃專用道。據悉,該標准將在今年年內發佈。

  公交專用道擬“分級”設置

  作為“公交專用道”設置的首部地方性標準,《公交專用車道設置》昨日通過北京市質監局官網,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目前,北京多條公交專用道存在分散、割裂等情形。對此,意見稿規定,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原則要連續成網,應涵蓋多等級道路。

  同時,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應按照客流實際需求設置,應重點設置在公交運作速度低的路段。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形式、設置方法應充分保證專用車道運營安全。

  意見稿將公交專用道劃出3種類型,意味著將“分級”設置。其中,包括高峰時段、長時段和全時段公交專用道。“長時段”是指一天中出現大交通流量的時段使用。

  老城區窄路有望新增公交專用道

  據悉,該標準由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共同起草,預計年內發佈。按照規劃,到2017年北京市的公交專用道里程將達到480公里,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52%。

  昨日公佈的意見稿還提出,越是擁堵的地方越要施劃專用道。並規定,雙向2車道道路滿足施劃條件,且有其他替代道路供社會車輛使用的時候,可以施劃單向或者雙向公交車專用道。

  這意味著,一些老城區內的窄路將新增專用道,部分路段在特定高峰時段社會車輛可能會禁行。同時,新建道路、改擴建道路也將參照預測客流數據等,直接施劃公交專用道。

  公交專用道每四五百米配電子眼

  目前在部分公交專用道上,會發現時有社會車輛不遵守規則開進專用道,今後,電子眼對這些行為的監控將更加嚴格。

  如何監控公交專用道是否被佔用?據意見稿規定,為了減少社會車輛違法佔用公交專用車道,應安裝違法行為圖像取證設備,也就是俗稱的“電子眼”。監控設備間距400米至500米。

  同時,公交車上也宜安裝移動違法行為圖像取證設備。這些電子眼要與相關監測平臺聯網,還能檢測公交車流量。

  另外,在信號控制交叉口宜安裝公交優先信號控制設備,配合公交專用導向車道,提高公交專用車道通行效率,降低延誤。

  公交專用車道設置標準

  專用道等級

  分為“應”、“宜”和“可”3類設置公交專用車道條件。當道路上有60%的路段滿足施劃條件時,整條道路就應該施劃公交專用道。

  設置條件

  城市快速路

  單向機動車道3車道以上(含3車道);

  公交運作速度點40公里/小時,或公交斷面客流量點4000人次/小時,或公交車流量點150標準車/小時,或路段公交客流在通道客流中所佔比例點20%。

  其他城市道路

  單向機動車道2車道以上(含2車道);

  公交運作速度點20公里/小時,或公交斷面客流量點1500人次/小時,或公交車流量點60標準車/小時,或路段公交客流在通道客流中所佔比例點30%。

  ■ 背景

  120專用道僅6條形成走廊

  1997年,北京市第一條公交專用道在長安街啟用。隨後,北京市每年平均新增30公里公交專用道。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到365.6公里,成為全國擁有最長里程公交專用道的城市。

  2011年5月24日,京通快速路公交專用道正式啟用,公交車平均時速從原來的24公里提高到52公里,沿線地面公交線路日均客運量提高了8%。這也是我國第一條施劃在城市快速路上的公交專用道。

  但問題顯示,目前北京公交專用道大多斷斷續續,並不連接。交通部門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已經施劃的120條公交專用道中,只有6條連續形成了走廊,其他均為分散路段,且多數路段公交專用道沒有施劃到路口,嚴重影響了公交運作速度。甚至越堵的地方反而沒有公交專用道,比如學院路、京開高速和京藏高速等。(記者溫薷)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