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界
《21世紀網》報道:上海市奉賢區楊王村曾是上世紀90年代中全縣最窮的村子,全村集體債務累計達1380萬元。後來,臨危受命的村黨委書記孫躍明,對楊王中心村經濟社會發展、功能定位和發展規模、村域發展和建設空間等做了詳盡規劃,幫助村子轉型。
在工業上,針對早期入駐企業傳統制造業多,生產附加值低的實際情況,楊王村引導其調整產品結構,鼓勵生產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產品。而對長期效益低下,經營困難的企業,村里以回收土地房屋的方式,鼓勵外遷發展。
在農業生產上,村里組建了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加強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與市場的聯係。在保持一定比例標準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大力向精品農業、特色農業和旅遊農業的方向發展,根據實際情況組織種養花卉、水果、魚蝦等特色多種經營,提高投入產出比。
到2010年底,園區企業總數有400多家,形成了新能源、汽配、環保、現代物流、電子原件、建築裝潢、機械制造等多個產業,截至去年產值更是超過119億元,稅收突破3.8億元。
點評:與楊王村早期的情況相似,三水的大量土地掌握在村集體一級,也存在落後產能多,產出效益偏低的問題。如何通過土地改革,激活農村發展的整體活力,楊王村的經驗或許能給予三水一點啟示。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