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2015年新增貸款已超11萬億 刷新歷史記錄

2015-12-23 11:09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經濟穩增長措施頻出,由此帶來天量信貸投放。據財新記者統計,截至2015年11月末,新增人民幣貸款已經超過11萬億元,已經刷新了2009年以來的歷史記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房地産業、交通運輸業及批發零售業是新增貸款投向的四大領域。

  此前財新報道,2015年的新增貸款規模框定在10萬億左右。(見財新網“2015年信貸目標規模與去年持平”)權威人士告訴財新記者,2015年前8個月,人民幣貸款的實際增量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不過,這是加上了地方債置換的額度來算的。截至9月末,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置換已超1.5萬億元。

  這稍微超出了機構的預期。平安證券在年初預計,2015年新增全口徑貸款規模在11.5萬億元左右,其中一般貸款額度大約佔85%至90%,大約在10萬億至10.5萬億元左右。

  “與信貸超常規投放的2009年同期相比,今年以來銀行貸款多增了1萬來億。”原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12月18日在“2015金融時報年會”上也專門談及這一現象,指出今年新增貸款佔GDP的比例處於近5年來的最高水準。

  一方面,市場感覺“惜貸”情緒濃厚;另一方面,確實有大量的信貸投放。天量信貸去往何處?前述人士透露,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房地産業、交通運輸業及批發零售業是新增貸款投向的四大領域。

  據財新記者了解,信貸源源不斷“輸血”中鋼這類企業明顯,企業“以貸還貸”的現象比較突出,銀行信貸大量被佔用。目前,A股市場就有200多家的“僵屍企業”依靠銀行輸血存活。在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造船、光伏等多個過剩産能行業中,企業借新還舊問題突出。有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以往企業還通過一些過橋手段,從其他地方比如民間借貸拆借一筆資金還銀行錢;現在民間借貸資金鏈也斷裂,企業把問題直接攤開了,“自己都不掏錢了,完全拿銀行的錢‘以貸還貸’,徹底的破罐子破摔。”(見《財新週刊》“不良貸款騰挪術”)

  有時,地方政府為了保證就業、社會經濟穩定等,往往對出現信貸違約的企業進行救助,甚至要求銀行加大信貸投放。“這種企業難以盤活,相當於把銀行貸款一步步拖成不良。”一位銀行風險部人士説。(見《財新週刊》2014年第33期“鋼企債務連環爆”)

  其二,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個人按揭房貸及房地産業。小微貸款風險冒太高,銀行調整政策做消費貸和按揭貸。一位大行廣東省公司部總經理對財新記者指出,目前信貸投放上,小企業和個人貸款的意願相對較好,房貸、消費貸的需求比較旺盛;但是公司類大項目、平臺類貸款大大減少。“有很多項目的工程進度到一半就停工了,因為投入越多,反而虧損越大,現在停産反而是一種止損。”他説。

  銀行也慢慢對地方融資平臺開了綠燈。2014年年底有一波罕見的信貸投放高潮。這跟銀行搶搭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的“末班車”有關,但現在平臺貸款政策也慢慢放鬆,包括以1.2%利率專項建設基金形式進入。一位四大行省級分行人士對財新記者稱,目前純融資類的平臺是不支援的,但城投是可以新項目貸款的。現在銀行不良貸款在慢慢變大,各家都傾向加大發貸量,讓分母變大。“從9月開始,我們行和不少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算是要向政府敞開的一個信號,但是現在真正放款的不多。其中包括一些城投可做的項目。”(見《財新週刊》2015年第41期“地方融資平臺緊箍漸松”)

  其三,交通運輸領域也增勢較猛。“現在迎來了鐵路、高速公路最好的發展階段。”多位業內人士均對財新記者指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鐵公基”項目作為穩增長的抓手,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得到大量信貸支援。比如,湖南省就擬投資規模6000億元,打造立體交通樞紐網。工行從總行層面調整信貸政策,適度放寬港口、機場項目的準入條件,允許擴大基礎設施、基礎産業重大項目的銀團參團比例等。(見《財新週刊》 2015年第43期“一帶一路”融資法)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的經驗已經多次證明,凡是銀行貸款投放過猛了,必然在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不良貸款的明顯增加。”楊凱生提醒道,儘管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産品質的壓力仍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但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勢頭已經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了,三季度末又比年初增加了0.36個百分點。目前銀行業不僅撥備覆蓋率下降較快,資本充足率也已經開始受到影響。

  楊凱生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銀行業信貸增長的空間都應該是有限的。“正是由於産能的過剩滋生了對信貸的過度需求,同時又由於信貸的過度,進一步助長了産能的過剩,也正是由於産能的過剩導致了企業盈利能力不強,又正是由於企業無法盈利影響了它們對銀行貸款的償本付息能力,從而直接衝擊了銀行的信貸資産品質。”他認為,對這些問題如果重視不夠,處理不好,金融風險將會進一步積聚和擴大。

  央行數據顯示,2009-201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分別9.59萬億元、7.95萬億元、7.47萬億元、8.2萬億元、8.89萬億元及9.78萬億元。2015年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11.1萬億元。除3月、5月及11月外,其他月的信貸投放均處於同比多增。尤其是下半年開始,放量明顯。

  具體而言,2015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2萬億元,同比多增3768億元;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8萬億,同比少增661億元;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79億元,同比多增1855億元;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08億元,同比少增43億元;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7萬億元,同比多增1900億元;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8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096億元,同比多增490億元;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5萬億元,同比多增1928億元;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136億元,同比多增480億元;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089億元,少增2347億元。(記者吳紅毓然)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