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打車軟體補貼停熱度減 專家:深挖“大數據”或是出路

2014-05-22 09: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打車軟體補貼停熱度減專家:深挖“大數據”或是出路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自上週五,快的、滴滴打車兩大打車軟體停止對乘客端的3元現金補貼後,不少為了補貼使用打車軟體的乘客已經提前“離場”,用戶使用打車軟體熱情下降。

  據了解,此前快的和滴滴打車就曾降低過乘客端補貼,但是繼而又調高。彼時曾遭到媒體質疑:補貼一停,用戶就減。那這次打車軟體停止補貼是否會陷入相同怪圈呢?

  對此,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接受中新網IT頻道採訪時稱,補貼停止後,可能會減少部分打車軟體用戶,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補貼,打車軟體用戶已經實現規模化,此次停止補貼就是把忠實用戶沉澱下來;另一方面,動輒幾億元的“燒錢”不可長期持續,這也是打車軟體停止補貼的一個原因。

  據了解,從今年1月份到5月17日結束,滴滴打車表示補貼了14億元,快的打車則表示補貼金額超過10億元。不過兩大打車軟體並不認為此次停止補貼是出於資金上面的考慮,快的透露下一步將“不定期推出各種形式的優惠活動”;滴滴打車也表示此次是“暫停”,未來會“以更多更豐富的非現金方式繼續獎勵乘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打車軟體對司機端的補貼並沒有改變。顧大松認為,打車軟體對於司機端的激勵措施將長期存在,這是由國內市場環境造成的。據了解,美國打車軟體Uber不但對司機端無補貼,還要收取司機端20%的佣金。“但是這種方式在我國內不可取,國內計程車市場有數量管制,並且Uber有些應用場景在我國記憶體在法律上的風險,比如Uber在某些地區可以幫助沒有計程車牌照的私車攬活。”顧大松説道。

  “不過這並不意味國內打車軟體無前途,國內打車軟體目前手握相當數量的客戶資訊,他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找到核心用戶,進而制定相關服務。”

  顧大松解釋,人的生活習慣難以改變,在打車軟體沉澱的用戶中,總會有那麼一批人,打車時間、地點甚至要去的地方都基本固定;還有一部乘客,對打車有特殊需求,比如要求計程車進入小區樓下接送等。“打車軟體可以深挖這些乘客數據尋找盈利突破口,可以肯定的是,在打車這個用戶群體上再次‘私人定制’是未來打車軟體一個發展方向。”

  “不過目前打車軟體起碼在動作上還未體現出這方面考慮。”顧大松表示,目前的打車軟體正處在一個糾結定位的時期,他們更傾向於把自己的産品定位於高科技軟體、網際網路産品,但其實應該把自己定位到交通服務方面,然後才是在定位的基礎上商業化的問題。

  “當然在商業化的同時,打車軟體一定要結合行業管理要求,只有符合要求才會有發展空間,否則會是死路一條。”顧大松説道。(吳濤)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