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創新“三農”服務銀行機構應該有多大作為

2014-01-22 10:49 來源:金融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同往年一樣,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離不開“三農”問題;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含“金”量更高,涉“金”內容佔據篇幅也更大。

  從“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為農産品國際貿易和農業走出去服務的金融品種和方式”到“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從“穩定大中型商業銀行的縣域網點”到“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今年一號文件更加突出了“金融”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要地位,而這也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一個“亮點”。

  那麼在解決“三農”問題這個框架下,銀行機構應該有多大作為?

  保證“兩個不低於”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國家和金融監管部門始終倡導“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銀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銀行機構涉農貸款已連續四年實現“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增速不低於貸款平均增速”的“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2012年末,涉農貸款餘額17.6萬億元,2008年以來的年均增速達到23.6%,比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4個百分點,其中農戶貸款3.6萬億元,較2007年末增長1.7倍,有8524萬農戶獲得信貸支援,覆蓋面持續保持在30%以上。

  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信貸投放規模雖逐年增加,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三農”融資難情況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有效緩解。這也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證實,相關負責人就表示,農村金融仍然是金融發展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農村信貸結構不平衡,局部供求矛盾突出。

  為解決這一問題以及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金融監管部門提出,在確保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基礎上,將信貸資源優先配置到農業産業鏈的前端領域,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開發以及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援。

  據記者了解,目前部分銀行機構正按上述要求調整“三農”信貸投放重點。農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朱科幫近日表示,農行將繼續加大對“三農”信貸業務的投放力度,確保“三農”貸款增速不低於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準。同時他還提出“積極發展以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為核心的農業産業鏈客戶融資,切實加大對科技型農業企業及其配套服務企業的支援力度”的整體信貸投放思路。

  穩定縣域網點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

  作為金融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銀行網點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相關表述為,穩定大中型商業銀行的縣域網點,擴大鄉鎮服務網路。

  實際上,早在2008年6月,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大中型商業銀行現有縣域機構網點要保持穩定,原則上不再自行撤並。銀監會同時鼓勵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縣域以下增設分支機構,郵政儲蓄銀行也要加快組建縣域分支機構。

  從四大行縣域網點覆蓋情況來看,縣域已成銀行必爭之地。工行表示,新增網點向縣域傾斜。以該行福建分行為例,自2011年起,福建分行新增網點60%以上設置在縣域。早在2009年,農行金融機構縣域覆蓋率就已達到95%,幾乎覆蓋了全國所有縣域。中行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行已加大包括縣域機構的網點建設,縣域機構的覆蓋率在2012年達到49%。建行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新增營業網點2000個,重點向中心城市和強縣富鎮傾斜。截至2012年末,建行在縣域及鄉鎮服務“三農”的營業網點達3884個,僅在2012年就新增78個縣域網點。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縣域銀行物理網點數量達到11.3萬個,在40萬個行政村設置了助農取款服務點,小額取現轉賬電話覆蓋30.4萬個行政村。一些專家表示,在市場化驅動下,之前選擇從縣域離開的大型銀行已有捲土重來趨勢,不過考慮到營業成本,部分銀行機構更傾向於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虛擬網點取代物理網點,因此有必要強調穩定縣域網點。

  王勇表示,物理網點是銀行機構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它的出現使銀行金融服務更接“地氣”,令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下降,便利度明顯提升;另一方面,網點的存在也有助於促使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加大。

  推動土地抵押貸款産品加快金融創新步伐

  作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的一大亮點,“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備受矚目。

  隨著“三農”的發展以及農村市場競爭的加劇,加大金融産品創新步伐以切實改善對“三農”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各銀行機構需要正視的問題。

  某銀行機構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準的不斷提高,聯保貸款等信用貸款模式已與農村經濟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不相適應,並且也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的資金需求。另外,由於農業是弱質産業,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影響較大,客觀導致銀行涉農産品少、金融服務較為單一。土地抵押融資的推出,將有助於推動涉農金融産品的創新空間,滿足農村經濟多元化的融資需求。

  王勇認為,一些銀行機構在服務“三農”方面表現得猶豫不決,原因在於銀行業普遍將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放在突出位置,而“三農”貸款風險大、週期長的特點不符合其所追求的目標,所以銀行機構對“三農”的金融服務是有後顧之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用於抵押的做法,將會打開銀行機構在其涉農貸款業務開展中的一道枷鎖。

  作為新生事物,土地承包經營權貸款業務的開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某商業銀行負責人提出,農村土地估價體系尚不完善、缺少相應的仲介服務和擔保體系予以配套,使得銀行機構難以正確把握放貸的標準和依據。對此,王勇表示,將通過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效分擔涉農金融服務所面臨的社會風險,解決銀行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發展的後顧之憂。楊洋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