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人民日報:城鎮化的關鍵是農民市民化

2013-08-11 11:0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農民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重要特徵

  我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城鎮化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農民市民化。什麼是農民市民化?簡單地從字義上看,就是農民轉變為市民,戶籍上的“農業戶口”轉變為“非農業戶口”,簡稱“農轉非”。但事實上,農民市民化還有更深刻的含義。

  為了弄清農民市民化的深刻含義,首先要了解城鎮化的重大意義。城鎮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城鎮的聚集生産和生活帶來巨大的集約化效應,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與農村相比有著巨大的優勢。城鎮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有著更高水準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城鎮生活便利並且豐富多彩。我們要推進的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城鎮化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和聚集,簡單地説就是農民市民化。因此,從更深刻含義上説,農民市民化意味著讓更多的人進入到更高水準、更具現代文明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中來。農民市民化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提高農民的社會福利水準。

  根據農民市民化的實現方式,可以將農民市民化的路徑分為“被動城鎮化”和“主動城鎮化”兩類。前者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動推進、通過“徵地安置”實現農村土地的城鎮化和農民身份的“農轉非”;後者主要是指農民自主選擇進入城鎮的市民化過程,包括經濟途徑(進城投資創業、購房入戶)、人才競爭途徑(考大學、在城鎮找到長期穩定工作)等。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區域發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區的農民市民化存在很大差異。比如,像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由於各方麵條件都比較好,對農民的吸引力很大,但人口壓力極大,農民市民化的難度很大。反之,在一些小城鎮,雖然放開了戶籍限制,但農民缺乏市民化的動力。因為小城鎮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設施等的水準與大城市差距很大,工作機會不多,收入也不高,對於農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推進符合農民利益的農民市民化

  從農民市民化的深刻含義中可以看出,農民市民化不是簡單地使農民轉變戶籍。簡單地使農民轉變戶籍,有時候不僅不能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和社會地位,還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因為農村的利益格局與城鎮完全不同。農民在農村擁有土地、林地等承包權,擁有宅基地,享有集體經濟的收益權、分配權。而一旦農民成為城鎮居民,也就失去了這些權利和資源。變為市民後,農民雖然可以獲得城鎮的社會保障,但城鎮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只是城鎮生活的最低水準,只能勉強維持生計。這對於很多農民來説是難以接受和適應的。舉些簡單例子來説,在不少已經習慣於農村生活的農民看來,自己種菜、養雞甚至養豬都是理所當然的,在生活方面可以節約不少開支,變為市民後則事事需要花錢。在農村,老人去世後找塊地安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城市安葬去世老人的價格正日益攀升。總之,農民市民化後,生活的利益格局和基本邏輯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正因為如此,很多農民對市民化缺乏積極性,尤其是那些不願喪失土地承包權的農民。在一些地方,有時候甚至會因為“農轉非”而發生社會矛盾。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農民市民化能夠真正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社會福利水準呢?從實踐來看,農民市民化必須解決下列問題才是符合農民利益的市民化,也才能提高農民市民化的積極性。首先是就業問題。農民在農村有土地,房前屋後種瓜種豆就能生活,變為市民後農業的勞動技能失效了。因此,農民市民化要以就業為先導,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農民到城鎮後才有堅實的生存基礎。其次是住房問題。農民與市民在住房上的最大區別是農民有宅基地,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自建房屋,而市民的土地是國有的。當然,更為關鍵的問題是變為市民後他們的經濟收入能否承擔城鎮住房以及住房管理的費用。最後是土地問題。這是更大的難題。農民變為市民或“農轉非”後,就要退出農村的土地,而土地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即使沒有現實的經濟利益,也有潛在的巨大經濟利益。

  “就近市民化”、“就地市民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形式

  目前,全國各地都進行了農民市民化的各種探索,其最終目標都是要使農民實現從傳統農村生産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事實上,農民市民化的路徑不僅包括大城市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也包括中小城鎮的“就近市民化”、“就地市民化”等多種形式。

  “就近市民化”、“就地市民化”對於當前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農村聚集的人口本來就很多,在鄉鎮企業長期發展的情況下,農村許多地區具備了形成現代産業體系的條件。因此,農民市民化不一定非要通過人口遷移來實現。一些發展了現代産業環節的農村,不僅將工業引入農村,而且將農業生産也納入現代産業體系,用生産合作社等形式將農業與現代産業接軌、與市場接軌,實現城鄉一體化。像“華西村”、“劉莊”、“韓村河”等都是這方面的成功範例。因此,“就近市民化”、“就地市民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讓部分農民到中小城鎮進行市民化,可以緩解大城市的巨大人口壓力,避免大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帶來的巨大社會風險;另一方面,對絕大多數普通農民來説,大城市生活成本過高,而中小城鎮的生活成本則相對較低,更符合其自身的經濟狀況。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