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出口“數字繁榮”隱含三悖論

2013-05-10 09: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559.6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增長15.7%。其中出口18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4.7%;進口1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8%;貿易順差181.6億美元。4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延續了兩位數增速的“數字繁榮”,但其中隱含了部分熱錢流入的身影。

  三因素致出口回升

  4月份出口增速保持高位,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推動。從2013年全年的出口基數效應分佈情況看,受益於去年同期較低出口金額的影響,在4月當月14.7%的出口同比增速構成中,基數效應大約貢獻了22個百分點的正向拉動作用。低基數效應推動4月出口同比延續了“兩位數增速的繁榮”。

  二是源自東盟等區域市場出口需求的週期性回暖。從國別和地區的出口同比增速看,4月份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速進一步攀升至37.23%,明顯高於上月11.62%的同比增速。由於中國與東盟國家共處相近的文化圈內,雙邊貿易成本普遍較低。同時國際加工製造業梯度産業鏈條形成中國與東盟緊密的上、下游分工格局,受益於此,區域市場的週期性回暖推動了4月中國出口的持續向好。此外,雖然4月中國對美、日、歐盟(G3)地區的出口同比分別低至-0.06%、-1.23%和-6.4%,但相比3月份對美國-6.5%、日本-10%、歐盟-14.02%的負增長,4月份中國對發達市場的出口跌幅也已經開始明顯收窄,整體趨好態勢明顯。

  三是可能受近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推動,部分海外資本繼續借道香港轉口貿易流入國內,從而推動4月出口同比繼續高增長。從中國對香港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總量的比值看,雖然在4月份國家外管局和海關總署加大對虛假貿易查處力度後,出口香港/出口總值這一比值已經從3月份的26.55%歷史超高位回落到了4月份的21.1%;且中國對香港出口同比增速也由3月份的92.9%跌落至4月份的57.08%,增速幾乎“腰斬一半”,但無論從出口香港/出口總值還是從出口同比增速看,4月中國對香港轉口貿易依然“虛高不下”。

  “數字繁榮”背後三悖論

  綜合4月份分區域出口和整體出口增速數據,我們認為,4月中國出口“數字繁榮”的背後,存在三個明顯的悖論,應該在很大程度上隱含了部分熱錢流入的身影。

  第一個悖論,4月對香港出口/全部出口占比依然高達21.1%,這一比值遠超歷史平均的15%-17%。在美日歐等海外發達經濟體終端需求弱復蘇的大背景下,對香港的轉口(轉机貿易)需求短期內不可能如此大幅度的增長。短期內對港高出口占比與發達經濟終端消費需求弱復蘇事實不符。

  第二個悖論,4月中國對港出口同比增速較上月“腰斬一半”,與4月當月中國整體對外14.7%的高增長,以及與4月份中國對美、日、歐出口回暖的事實不符。從統計數據看,4月份中國對香港出口同比增速由3月份的92.9%跌落至4月份的57.08%,而同期中國整體出口卻由3月份的10%進一步攀升至14.7%。從歷史數據看,這與以往中國出口狀況明顯不符。同時,4月份中國對發達市場的出口跌幅也已經開始明顯收窄,4月源自歐美終端市場的趨好態勢與對港出口增速“腰斬一半”不符。

  第三個悖論,中國整體出口持續高增長與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存在悖論。從理論上講,在我國既有資源要素稟賦下(可能目前仍然是勞動力成本相對佔優),短期內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持續升值,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擠壓微觀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不利於出口的持續激增,因而理論上會看到“幣值勁升、出口下滑”的格局。但事實上,從PMI新出口訂單持續數月的下滑走勢看,雖然當前人民幣持續升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出口企業前景預期,不利於出口的持續增長。然而,從國家外管局與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看,我們卻發現“出口同比多增與人民幣幣值勁升”並存的悖論。

  至於悖論背後的原因,我們認為,在4月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海外發達經濟體調降基準利率的背景下,受中外利差倒挂預期的驅使,又開始出現海外資本借道經常項目賬戶流入國內的情況。近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持續單邊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市場上普遍存在的“熱錢借道流入—人民幣升值—熱錢借道流入”這一適應性預期。記者 陳鵠飛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