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張茉楠:亟待建立大金融時代監管框架

2013-05-10 09:17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相比其他領域的改革,中國金融改革正在提速,而且大大超過人們的預期。然而,面對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結構和金融環境,潛在金融風險很容易被低估。中國亟待突破既有的金融監管思路,建立與“大金融”時代相適應的新監管框架。

  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央行將更多的承擔金融監管和金融調控的職責。如何完善統計口徑,更全面地反映貨幣的創造;如何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以此解決機制不完善導致信號傳導不暢;如何有效監控影子銀行風險,建立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等,都需要貨幣當局有“大金融”的管理思路。

  隨著全球金融結構演變,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出現,給傳統貨幣創造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在過去20年裏,銀行業、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金融資産呈數倍增長。目前M0佔全球GDP的比重為10%左右,佔全球流動性的比重只有1%;M2佔全球GDP的比重為122%,佔全球流動性的比重只有11%;證券化債務佔全球GDP的比重為142%,佔全球流動性的比重只有13%;金融衍生産品佔全球GDP的比重為802%,提供了全球75%的流動性,由此形成了“流動性倒金字塔”。

  未來五年內,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必然來自於“影子銀行”體系。數據顯示,中國“影子銀行”融資規模總計約為人民幣20萬億元,相當於目前中資銀行放貸市場規模的三分之一。一旦出現局部違約或資金鏈斷裂,勢必衝擊整個金融體系。目前,中國金融體系仍以銀行為主導,金融市場在資金配置過程中處於從屬和次要地位,但由於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金融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比20世紀90年代初和目前的國內金融資産結構可以發現,流通中現金相對於經濟基礎的比率在減少,而金融債券、政府債券、股票等佔總金融資産的比率都有明顯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深化”、“金融脫媒”以及“金融資産替代”的發展,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迅速膨脹。儘管影子銀行部分滿足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但影子銀行創造的流動性並非中央銀行直接控制,並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事實上,“影子銀行”體系的躁動與中國金融轉型相伴而生。要約束“影子銀行”的過度發展,也要正確處理正規金融體系和“影子銀行”體系的關係。

  此外,“貨幣”與“財政”的關係也亟待厘清。當前中國“貨幣”與“財政”關係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方面貨幣過多承擔“準財政”職能。“低政府債務、高貨幣信貸”是貨幣充當“準財政”職能的突出表現。國有銀行改革、持有外匯資産並由此承擔沖銷成本、通過票據置換和購買資産管理公司債券並承擔銀行體系壞賬,不僅惡化了央行資産負債表結構,也大大限制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另一方面,財政也過多承擔“準貨幣”職能。中國從1994年首次公佈貨幣統計口徑開始,政府部門一直沒有作為貨幣持有者進行統計,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商業銀行的財政存款並沒有納入到貨幣統計口徑中。2010年末,財政在中央銀行的存款為24277.32億元,與M2的比例達到3.3%。財政存款規模較大,並且隨著政府收支變化而波動,對貨幣供給的衝擊不容忽視。在貨幣調控和金融調控中必須約束這類貨幣的超發。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當局需要從宏觀審慎監管的角度,將銀行系統的風險與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微觀治理、金融安全網構築等方面綜合起來考慮,建立新型監管框架,切實提高防範和應對風險衝擊的能力。要建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強化央行與各專業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合作。央行應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中發揮主導作用,著眼于整個金融領域,負責監管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改革與危機在賽跑,對於新一任金融監管當局而言,建立中國“大金融”治理和風險監管體系,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