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IT金融運營商難定義 "撈過界"最終回歸"搶客戶"

2014-05-22 09:42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如果説外來的和尚會唸經,那麼跨界的真金白銀也許會更好掙。時下,掌握著海量用戶群的各領域的寡頭們都顯得“不務正業”起來:零售渠道商家搶了電信運營商的生意,運營商們相中了金融的蛋糕,金融企業則玩轉起了電商,IT網際網路企業則盯上了億萬用戶的零錢,撈過界成為各路企業心照不宣又心有靈犀的理念。實際上,無論是想維繫客戶、打通入口,還是拓寬客戶面、玩“錢生錢”的高端遊戲,種種初衷,最後還是回歸到了“搶客戶”這個最古老的命題了。

  話費也理財?運營商“參戰”網際網路金融

  如果説電信運營商與網際網路企業涉足社交工具,還算是搭邊,那麼大肆開出理財牌,就是過界了。時下,一向安分守己的電信運營商們,紛紛打起“謀財”的主意。5月20日,深圳聯通和安信基金聯合推出“話費寶”産品,成為行業內第一個專門為運營商主營業務量身定制的貨幣基金類産品。“話費資金如何在保證自動繳費的情況下通過基金投資獲取收益”———這個橫跨通訊和基金兩個行業的老難題,也似乎迎刃而解。

  “通過話費寶,客戶盤活了原先用於消費的資金,使其衍生出投資收益,從而實現資金價值的最大化,並免除了自助繳費的麻煩。”按照深圳聯通高管的介紹,話費寶的運作原理是客戶將合約計劃涉及的全部費用投資於安信現金管理貨幣基金,安信基金將對應的基金份額予以凍結,並由這部分被凍結的基金份額幫助客戶自動支付每月的套餐費用。

  如果主辦方不是深圳聯通,現場觀眾可能會以為自己到了某只明星基金的推介會。按照聯通舉例的方案,客戶凍結7799元的貨幣基金份額即可免費獲得一台市場價為4800元的iPhone5s,同時享受24個月價值9264元的通話與流量套餐,合約期間還可以享受到話費投資于貨幣基金産生的收益和“彩蛋”福利。

  和聯通的“赤裸”相比,電信則有點含蓄。今年3月末,中國電信率先推出業內首個金融理財服務“添益寶”,儘管這是一款基於貨幣基金的理財産品,但並未直接與基金公司合作,而是與民生銀行直銷銀行合作支援其旗下的“如意寶”産品。據悉,電信此舉被視為三大傳統通信運營商進軍網際網路理財的第一炮。在“添益寶”和“話費寶”之後,坊間有消息稱,中國移動也正與基金公司商討合作推“寶寶”類理財,但尚未獲得官方證實。實際上,三大運營商還在角逐移動支付市場。

  佔領用戶資源成市場競爭金科玉律

  電信運營商吃著嘴裏的看著碗裏的,另一撥商家則對他們虎視眈眈。本週,170號段蓄勢待發,準備在6月起啟動商用。阿裏通信、迪信通、愛施德、國美等虛擬運營商在深圳陸續發放170專屬號。

  南都記者注意到,日前某虛擬運營商號稱放出18種套餐,要把服務武裝到牙齒。這些財大氣粗的民企,完全可以在特色服務方面各顯神通。由於是全新的跨界,不僅逼視著移動、電信傳統用戶的審美疲勞,也考驗著新商家們的招式創新、誠意和專業度。

  實際上,跨界之風還不止於此。在電商、支付平臺、開放平臺等方面都頗有“建樹”的蘇寧雲商也玩轉起一款即時通信社交工具“雲信”,要對峙微信和往來等産品。按照其負責人的解釋,此舉在於打通多方面資源,為消費者帶來一系列圍繞移動互聯生活的增值服務和解決方案,搭建“雲”到“端”的通道,佔領更多客戶資源。

  金融行業也不願意畫地為牢。自去年下半年開始,BA T (百度、阿裏、騰訊)掀起網際網路金融風暴,今年初網易、新浪、京東等也越線推出金融理財業務。

  記者在業界注意到,餘額寶、理財通等帶著網際網路企業純粹血統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野蠻生長,被蠶食了大量真金白銀以及海量用戶的銀行們忙著物色合作對象,電商機構便是首當其衝。

  廣發銀行方面介紹,電商成為新寵,其信用卡持卡人登錄唯品會、大眾點評、尚品網、V享花語等電商龍頭商戶購物就有大幅優惠。

  打造更具體驗感的A PP客戶端,也不再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獨門秘籍。據深圳工行介紹,最近亮相一款“融e”客戶端,要為深圳本土生活打造一位全能型“大管家級”,讓銀行不再是傳統“存貸轉”那麼狹隘,還把客戶體驗的品質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該行技術人士告訴記者,今後市民只要帶上安裝其A PP的手機出門就可以,連銀行卡都不用帶,即使在小店裏,也能“掃描”支付。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