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國産葡萄酒業不能過多寄望于“雙反”調查

2013-07-04 08:55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借著中歐光伏之爭,國內葡萄酒業主張多時的對進口葡萄酒“雙反”調查終於啟動。那麼,此舉對國內葡萄酒市場和産業影響如何?從短期來看,對國內廠商是有利的;但其長期影響不會很大,國內廠商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依靠全方位增強競爭力來開闢出路。

  不錯,進口葡萄酒,很可能確實存在補貼和傾銷現象,尤其是歐盟葡萄酒,因為無論是歐盟還是其前身(歐共體),一向以對農産品的鉅額補貼而著稱。當初中國入世時,歐盟一頭奶牛每天享受的補貼額,竟然超過當時中國西部貧困地區農民一天生活費。歐盟虛弱的公共財政最大的支出項目,不是投資和發展,而是對農業的補貼。

  然而,進口葡萄酒能夠迅速佔領較多的市場份額,歸根結底要靠千百萬消費者接受;並不完全是依靠傾銷手段。特別是歐盟葡萄酒莊向中國銷售商供貨的價格,雖然可能因傾銷而較低,但就總體而言,進口洋酒在中國國內市場上價格仍然較高。2011年底,我去泰國時特意在曼谷繁華大街上的商場和超市中,抄錄了100多項消費品價格,回京後與類似銷售場所同一商品價格對比,發現北京進口洋酒價格普遍明顯高於曼谷。

  在這種情況下,進口葡萄酒消費仍然能夠實現較高增長,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其市場聲望。畢竟,歐盟特別是法國葡萄酒,在國際葡萄酒業中擁有數百年造就的崇高地位和聲譽,擁有一批世界上最昂貴的葡萄酒品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消費者普遍存在追逐發達國家品牌、産品為時尚的心態,為此常常不惜付出大大高於原産國的價格;而且缺乏葡萄酒消費的歷史積澱,因此消費者追逐法國産的葡萄酒,常常會達到盲目的地步。歐盟葡萄酒商的傾銷,只能提高中國國內銷售商的利潤空間,但如果最終消費者不接受,歐盟葡萄酒商給中國銷售商開出的預期收益,只能是鏡花水月而吸引不了人。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還在繼續增強進口葡萄酒的競爭力。其一,我國不少機構正在努力減少酒類流通層次,特別是進口酒類流通層次,最終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因此可望降低。其二,國外酒商還在採取多種方式拉攏中國代理商,鞏固合作關係,撬開中國市場。如吸收中國本土合作夥伴參股等等。

  我就親身遇到過一家澳大利亞葡萄酒莊,為打開中國市場銷路,吸收其中國市場總代理投資參股5%-10%。一些國內企業和名人也在海外投資葡萄酒莊,面向國內市場銷售,張茵、趙薇、姚明都加入了這個行列。而歐洲特別是法國葡萄酒業這樣的“江湖地位”,中國市場進口葡萄酒消費者如此心態,也大大提高了經營進口葡萄酒、投資法國葡萄酒莊內銷成功的概率和預期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國內葡萄酒商,豈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雙反”之上?

  □梅新育(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 産業觀察

  進口葡萄酒,能夠迅速佔領較高的市場份額,並不完全是依靠傾銷手段。國內葡萄酒商,豈能把希望寄託在“雙反”之上?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