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影子團友”層出不窮 不合理低價遊“暗襲”香港

2015-10-22 13:38 來源:北京商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一名黑龍江遊客日前因在香港拒絕購買高價珠寶遭圍毆致死事件繼續發酵。香港警方已經拘捕了3名涉事人員,除繼續追捕在逃人員外,還將調查的重點放在“影子團友”上。隨著“佔中”、“反水貨客”等事件的影響,赴港自由行及正規、品質旅遊團數量持續萎縮,“不合理低價”旅遊團正在暗襲香港。

   神秘的“影子團友”

  所謂的“影子團友”在內地赴港的旅遊團中已經存在六七年時間,一般每個低價旅遊團中會有2-3名“影子團友”,他們以普通遊客的身份混入旅行團,在隨團購物時通過引導煽動或口頭威脅等手段強迫其他團友購物。業內人士透露,與內地“購物托”只在旅遊景點或購物店臨時向遊客推銷商品不同,“影子團友”因為一路隨團,所以隱蔽性更強,危害也更加嚴重。據了解,“影子團友”還呈現有組織和規模化運作。如果同一旅行社的多個購物團進入同一購物店,一旦遊客與購物店發生爭執,那麼分佈在幾個旅遊團中的“影子團友”可以迅速採取共同行動。

  香港旅遊界議員姚思榮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香港旅遊市場的低迷,香港部分旅行社為了吸引內地旅客購物,開始是用低價策略,後來更採取“買頭”的形式,還要出一定的費用,跟內地旅行社要人頭費。

  有業內人士分析,長此以往,內地赴港旅遊團將朝著零負團費旅遊方向發展,一旦形成穩定的利益鏈條,對於香港旅遊業將是沉重的打擊,如今備受詬病的雲南旅遊業就是香港的前車之鑒。

   不合理低價旅遊鏈條漸現

  “影子團友”的背後,是佔據內地赴港旅遊團近70%市場份額的“不合理低價”旅遊團。如今低價甚至零負團費赴港遊比比皆是。以深圳康輝旅行社為例,在官網上甚至有價格最低為66元的“【超值品質】香港觀光+乘船夜遊維港一日遊”。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詢問時,客服曾小姐推薦一款價值268元的“【誠信精品】港澳三天兩晚海洋公園超值品質遊”。該産品不含往返交通費用以及總計200元的香港導遊、司機和口岸過關費。曾小姐還明確表示行程的第二天會在尖沙咀附近的珠寶店、名錶店及免稅百貨商店等安排2個小時的自由購物。

  北京和平天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志利以從北京出發,報團參加香港3天2晚的旅行團為例向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從北京到深圳的往返火車票及停車費用為960元,並按照15元每餐的標準及每晚100元的住宿,再加上導遊服務費及司機的車費,在不計入景區門票的情況下,平均每人一天的成本至少為400元。

  一家內地旅行社負責人透露,赴港低價購物團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關口拼團,即遊客在過海關之前臨時組成低價旅遊團,這種旅遊團不僅吃喝不花錢,在行程結束後組團社的負責人還會獲得3000元的返利。另外一種是從客源地拼團並有全程領隊,這種旅行團的返利會比關口拼團的少1000元。“在整個利益鏈條中,起到主導地位的是一些已經與旅行社綁定利益關係的購物店。往往是由購物店坐莊,旅行社牽線搭橋帶來遊客,雙方共同‘宰客分成’。”

  一名深圳旅行社領隊此前披露了香港購物店的價格亂象。其中珠寶普遍高於市場價一倍以上,在珠寶賣給遊客後,香港旅行社和導遊要抽成50%。手錶的價格也高於市場價50%,旅行社和導遊要抽成30%。所以旅行社一般會將遊客帶入珠寶和手錶購物店。

   可參考內地整治措施

  對於如何清查“影子團友”以及打擊違規甚至違法購物遊為代表的不合理低價遊,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影子團友”的情況很難去界定和處理,“黑龍江遊客被毆致死”一案目前最大的問題出現在購物過程中,所以在購物方面,必須要求旅行社和店舖做出百分之百的退款安排。此外,董耀中表示,所有內地遊客來港所購買的商品,只要是在6個月之內未經使用的都可以安排100%的退款。

  不過這些舉措明顯不夠。有業內人士建議,香港可以參考內地國家旅遊局打擊零負團費的相關政策。今年以來,國家旅遊局與工商、公安等行政執法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建立了對於違規旅行社包括吊銷營業執照、罰款以及納入黑名單等一系列問責機制。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淩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兩地旅遊主管部門應該建立資訊互通機制,共同來維護內地與香港旅遊市場的安全和穩定。”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