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019-03-06 08:37: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難題。建立財政支援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於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實際,支援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支援各級農擔公司 專注農業經營發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級財政出資約62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544億元,支援國家和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注資。經報國務院批准,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農擔公司”)于2016年5月成立,是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在國家層面的實體機構。

  省級層面,建立33家省級農擔公司,目前已設立分支機構521家,與地方政府或其他金融機構合作設立1017家業務網點,基本實現對全國主要農業縣的全覆蓋。同時,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確立了地方先行、中央支援、市場運作、銀擔共贏的全國農擔體系建設原則思路,並針對農業信貸擔保業務風險較大,以及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脫農、離農傾向等情況,加強指導、明確政策、強化要求、健全機制,要求政策性農擔公司必須專注于支援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得開展任何非農業業務,10萬-300萬元之間的政策性業務不得低於總擔保規模的70%,在實現政策聚焦的同時,也降低了農擔風險,確保體系政策性職能發揮和可持續運營。

  推動財政支農創新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是財政支農方式的創新,是全國“三農”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財政+金融”“政府+市場”屬性特徵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順應了我國傳統小農經濟向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的歷史趨勢,放大了財政支農政策效應,有利於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目前,全國農擔體系穩步推進政銀擔等多方合作,國家農擔公司與16家銀行總行簽署了“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33家省級農擔公司與450余家銀行建立了合作關係,與452個市縣級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積極探索設計出一批接地氣、有特色的擔保産品和業務模式。自2015年7月體系組建至2019年1月末,全國農擔體系累計新增擔保項目34.2萬個,金額1216.5億元,相較于註冊資本金,政策效能放大了2.23倍。2018年,在保餘額和項目數大約分別佔全國涉農融資擔保行業的30%和40%以上。全國農擔體系擔保費率一般在1%-1.5%之間。農擔體系的服務對象、服務領域、目標任務與各級政府農業發展規劃高度契合,在政銀擔多方合作下,全國各地紛紛涌現出一批擔保額過億元的市縣,農擔項目戶均規模36萬元,10萬-300萬元之間貸款擔保佔比達80.33%,充分體現了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支援。農擔體系的實踐初步表明,財政支農資金可以通過政策性擔保的方式,撬動銀行信貸和社會資金支援農業農村發展。

  2019年,全國農擔體系將繼續全方位拓展銀擔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在抓好風險防控的前提下,做大擔保業務規模,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速破解農村金融服務供需矛盾、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數據來源: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6日 13 版)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