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療專家發明癌細胞捕捉器找到頭頸癌轉移惡化關鍵
台灣網3月5日訊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如何預防癌細胞轉移,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頭頸部腫瘤範圍涵蓋顏面、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及頸部,臺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瑛芝研究員和臺北榮總醫師暨陽明大學教授楊慕華研究頭頸癌轉移,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習性,並由claudin-11蛋白扮演“糾集群眾”的角色。這種習性就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活,與其單槍匹馬闖天下,不如群聚遷徙來得力量大。
據報道,張瑛芝發明的癌細胞捕捉器平臺(簡稱CMx平臺)成為本研究檢測利器,只需要用2c.c.的血液,即可測出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研究團隊花了超過四年時間鑽研,臨床數據顯示,當血液中的頭頸癌細胞是多顆集結的狀態時,轉移至患者肺部的嚴重性明顯成正比,對於癌細胞的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關鍵,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研究成果已於今年1月下旬刊登于《Nature Cell Biology》。
楊慕華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合聘研究員,身兼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醫師、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在頭頸癌臨床治療及研究經驗豐富。楊慕華表示,他觀察腫瘤切片時發現,屬於麟狀上皮細胞的腫瘤細胞侵犯周圍組織時,居然都容易形成團塊狀,這引起他的興趣。
張瑛芝及楊慕華的研究團隊表示,透過老鼠及人體實驗證明,頭頸癌細胞分裂時,經由snail轉錄因子産生的claudin-11蛋白,會“糾集群眾”把癌細胞集結在一起。然而,癌細胞轉移可以是單顆,也可以是集結的癌細胞,哪一種才是造成頭頸癌轉移惡化的禍首?此時必須透過精密觀測儀器來證明,張瑛芝發明的CMx平臺即提供了這樣的檢測工具。楊慕華的臨床發現,經由張瑛芝發明CMx平臺得到證實,雙方攜手合作,確認血液中癌細胞集體遷徙的轉移習性。CMx平臺未來用在檢測頭頸癌和治療後的追蹤上,應可成為預後的照顧利器。
臺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表示,研究員張瑛芝發明的CMx平臺,已于2013年技轉授權給新創公司合度精密進行診測儀器的開發。張瑛芝指出,相關研究所栽培的人才多已投入相關領域,在美國和臺灣持續參與新興的液態檢體或投身精準醫學産業,該技轉的CMx技術用。(台灣網 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