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邁好“物流強國”的堅實一步

2019-01-28 08:4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邁好“物流強國”的堅實一步(人民時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基本成型。但也要看到,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物流成本總體偏高,物流運作效率有待提高,這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今天,隨著我國經濟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全社會物流需求轉向結構優化,區域之間發展呼籲更加均衡,“一帶一路”建設也期待物流發展國際空間的拓寬。同時,物流業節約資源、節能減排的壓力與日俱增,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尤需頂層設計發力。

  就此而言,不久前發佈的《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可謂正當其時。規劃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路”,在全國127個城市規劃建設6種類型、212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通道+樞紐+網路”的物流運作體系,有利於解決系統規劃不足、空間佈局不完善、資源整合不充分、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等問題。清晰的“時間表”、明確的“落地點”、具體的“施工圖”……《規劃》的出臺對提高物流業發展品質,支撐引領實體經濟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隨著産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消費內需逐步釋放,中西部地區成為物流發展的新空間。由於地域廣闊,物流需求相對分散,在現有物流組織格局下,鐵路大運量優勢難以發揮,公路長距離點對點運輸成本過高。因而,對物流組織模式進行變革,勢在必行。佈局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既是針對物流業發展薄弱環節的精準施策,也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長遠謀劃。為此,《規劃》在空間上把中西部地區作為物流樞紐佈局建設的重點,212個國家物流樞紐中有超過一半佈局在中西部地區,與以往規劃相比,力度明顯加大;在政策上也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物流樞紐建設運營的扶持,提出適當提高中西部地區鐵路運輸收費下浮比例和樞紐資金支援比例,意在引導和培育中西部地區物流樞紐加快發展。

  作為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國家物流樞紐在全國物流網路中發揮關鍵節點、重要平臺和骨幹樞紐的作用。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需把重點放在公共服務領域,促使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投向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公共資訊平臺、軍民合用物流設施等公益性較強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公共服務産品供給。其中,依託樞紐打造現代供應鏈、快遞物流、電子商務、冷鏈等專業化的物流服務網路,離不開物流全程監管協調和網路化運作組織,培育協同高效的運營主體是關鍵。

  近日,一些城市被列入“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體現提振效應之餘,必須明確的是,國家物流樞紐不搞大規模開發建設,而是以整合和提升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為主,強化設施設備共用共用,踐行綠色物流發展理念,提升物流樞紐社會化服務功能。惟其如此,方能邁好“物流強國”的堅實一步。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運輸服務與物流研究室主任)

  謝雨蓉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