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鄉村振興怎麼幹?蒙牛盧敏放和諾獎得主這麼説

2019-01-25 16:4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在農村振興過程中,大公司應該發揮更多作用,因為我們的供應鏈涉及農民,涉及農民種植飼料,這需要供應鏈利益的合理分配,以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1月23日,正在參加達沃斯論壇的蒙牛總裁盧敏放出席了“騰訊之夜”活動,並就“鄉村振興與可持續發展”的話題,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皇家教授、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hristopher A. Pissarides,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以及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主席Gilbert Fossoun Houngbo等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

  儘管本次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全球化4.0,但圍繞“農村”這一亟待振興又潛力巨大市場的討論仍然引起與會者的關注。在談到農村就業問題時,盧敏放表示,乳業擁有一條非常長的産業鏈,形象地説就是grass to glass(從牧草到奶杯)。各個鏈條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共同維護供應鏈的利益和價值分配,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鏈。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則從國際經驗的視角,分享了“如何實現農村包容性增長”的話題,他還談到人工智慧目前在農村地區的使用能夠助力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帶來融資便利。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則表示,農村問題不能只用傳統的方式應對,應該有更多創新。譬如在針對農村老人問題上,為農村的公共服務創造新的信貸管理工具;或是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由於鄉村優秀教師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或由人工智慧支援的新設備,為農村兒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城市和農村地區教育品質的差距。

  在較早舉行的主題分享環節中,盧敏放還發表了題為“大消費時代與中國品牌品質升級”的主題演講。他表示,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正不斷推動中國消費可持續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品質驅動、創新驅動、數字化驅動”正成為中國消費品行業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驅動力。他説,品質無容置疑是根本;創新則需要企業不斷進行産品、渠道、商業模式的創新,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創造和引領新的需求;數字化更像是手段,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資訊技術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蒙牛不但利用資訊技術來提升乳製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更需要對整條産業鏈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他還談到,當今中國,已經越來越成為消費品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的試驗田,企業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時會做很多嘗試,這些嘗試和學習都將會重塑對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理解,這將是很寶貴的經驗。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