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奶粉銷售員的10年:中國奶粉找到了自信

2019-01-03 08:51:0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作為食品行業的銷售員,最頭疼的投訴莫過於客戶對産品品質問題的投訴,而對於郭峰來説,今天消費者卻是因買不到産品而投訴。

  聽到“因缺貨被投訴”,作為一名從事食品行業報道多年的記者來講,無疑是興奮的,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是:以飛鶴為代表的國産奶粉難道真的脫胎換骨,比擬飛天茅臺酒,在快消品行業中,同樣上演缺貨行情嗎?

  10年銷售路處處皆學問 

  郭峰(化名),飛鶴乳業山東濰坊市場銷售員。十年時間,他從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蛻變成一個擁有兩個孩子的父親;十年時間,他負責的“濰百”飛鶴奶粉的銷售額從270萬元上升至8000多萬元。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而在於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幹。郭峰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讀德魯克的書,讓其學會了如何管理好人、産品和利潤三個方面的問題。“做銷售,人員穩定很重要,在飛鶴的團隊中,除非員工懷孕回家生孩子,否則沒有人願意離開。店裏人員的變化,一般是被提拔去做業務,否則他們會在一個崗位上一直待下去,飛鶴銷售人員的工資在超市中算拔尖的,所以他們都比較舒心。”

  在郭峰看來,飛鶴團隊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凝聚力,主要是人的因素。“一個人能在一個行業幹長久,要實現兩個‘高’,一個是高興,一個是高薪,如果又高興又高薪,團隊的凝聚力就非常強。所以人非常關鍵。”

  而作為一名奶粉銷售人員,要想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銷售也是一門學問。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提出,管理的本質是為了提高效率。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用管理。要達到這個境界,管理者就得學會激發被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能夠挖掘出每個部屬的長處,併為他們立下近期與遠期的目標,讓他們更上一層樓;然後,再針對每個人的弱點,定下對策,使他們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不至於受到弱點的牽制。

  10年前,進入飛鶴後,郭峰的工作就是招聘,因那個時候工資低,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比較難,更別説挖競品的人來為飛鶴服務,那更是難。

  如果説德魯克的管理學給了郭峰以工作理論,那麼曾國藩的帶兵打仗的經驗,讓其在工作中也運用的無處不在。

  據記者了解,郭峰喜歡帶兵打仗的人,他對曾國藩十分崇拜,並將其一輩子用人的五條“法則”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知人、用人、儲備人、有主意的團隊、實現共贏。”這五條用人之道在飛鶴的人員管理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根據郭峰的講述,這些年,飛鶴的團隊裏沒有逃兵,因為開始選人時就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談到知人,就是這個人要有能力、有血性,有衝進,不怕吃苦,有最本質的精氣神,而不是給錢幹活,不給錢不幹活的那種人。

  用人方面,“敢用人,我們會選擇不同行業的人進入到飛鶴團隊,不同行業的人走在一起,跨界聊天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其次是慎用人,首先看看她適不適合我們。另外,膽子太大和太小的人都不能碰,膽子太大的人在隊伍中容易犯錯誤。膽子太小的人,會形成人云亦云。

  從知人、用人、儲備人,到打造有主意的團隊,最終目的則是實現共贏。“讓經營飛鶴産品的客戶能賺到錢,員工在服務飛鶴品牌的同時實現價值,跟著飛鶴品牌往前走,這就是進步。”

  郭峰將曾國藩的用人法則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用人體制。如今,經過10年的沉澱與發展,郭峰的團隊達到100人,作為濰坊眾多客戶中的一員,其服務的濰百,飛鶴奶粉的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

  但是,在成績面前,郭峰對記者説的一句話是,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但是,在記者看來,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郭峰的飛鶴人在,才築起了飛鶴100億元銷售的規模,當然,前提是飛鶴的産品品質徵得了國人的認可。

  眾人划槳開大船 

  事實上,每個人的成功,以及每個企業成功的背後,是一群人在兢兢業業的幹事。

  談到剛到飛鶴時的一次培訓經歷,郭峰説到了他在飛鶴的第一位老師——魏靜(飛鶴乳業副總裁)。在廊坊培訓基地,魏老師帶領我們40多人唱完了“眾人划槳開大船”這首歌,場面很震撼,魏老師那氣勢,就是我心中的半個神。

  彼時,郭峰和其他銷售人員的工資都不足2000元。那場培訓,除了魏靜老師的吸引,還有當時的團隊氛圍更是讓郭峰興奮不已。一路走來,郭峰總結説,當時還理解不到那就是一種企業文化,只覺得氛圍好,願意跟這群有理想的人在一起,“當時大家兜裏都沒有多少錢,但説的話都很大。”

  “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開動大帆船。”魏靜老師當年的帶領大家唱的這首歌,讓郭峰及更多的人上了飛鶴這艘船,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越來越的消費者也加入到飛鶴奶粉的大家庭中,飛鶴不再是當年的一棵小樹,作為民族品牌,飛鶴如今與外資巨頭齊肩抗衡。

  事實上,當時,做國産奶粉的銷售員挺不容易。“記得以前有一次去安丘開店裏的會,和多美滋的業務員一起坐車走的,那個時候大家也不熟悉,到了車站後,人家打車走了,我晚了半個小時才到店裏,店裏主管説,看看飛鶴,啥時候能有人家這個待遇,當時心裏不是滋味。”經過十年的發展,昔日不捨得打計程車的飛鶴銷售人員依然在飛鶴,從當時的銷售人員,如今有了100人的團隊,而飛鶴不僅做到了國産奶粉的第一,也超過部分進口品牌。

  “切實享受到公司發展的紅利了,公司發展了,我們也有了尊嚴和底氣。”郭峰對記者表示,企業發展中,人雖然很重要,但重要的是産品品質,飛鶴今天的成績與公司始終如一的産品品質分不開。

  事實上,作為一家食品企業,産品品質是重中之重。彼時,一位從事奶粉行業的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曾一度讓國人對國産奶粉失去信心,而經過10年的努力,飛鶴奶粉的銷售額達到了100億元,與進口大品牌大企業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這份成績不僅屬於飛鶴,同樣屬於國産奶粉,曾經盤旋在國産奶粉頭上的“魔咒”終於得到破滅,這是一份民族自信。(記者 夏 芳)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