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多數銀行七夕節如走過場 理財產品不夠“甜蜜”

2015-08-24 11:2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每逢節假日,銀行往往推出一批專屬高收益理財產品來吸引客戶,七夕節也不例外。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理財收益不斷走低後,多數銀行七夕節如走過場,推出的理財產品並不“甜蜜”。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多數銀行推出的七夕專屬理財收益不高,限制卻很多,而互聯網金融機構則積極推出高收益產品並提前造勢,大有拼搶市場之意。

  七夕臨近時,多數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還掙扎在5%上下,與去年各家競相標出高收益產品相比,今年七夕專屬理財產品則顯得較為冷清。國有大行即使推出了七夕理財產品,收益率卻只比平時小幅上揚,均不超過5%;中小銀行中,光大、華夏、渤海和北京銀行等各有一款收益較可觀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3%-5.8%。

  然而有不少產品“名過其實”,銀行更像是在走過場。比如一款期限為33天的產品,但募集期卻較長,為7天,募集期內以活期利率計息,直接攤薄了實際收益。還有一些全國性銀行,只在個別城市推出七夕理財,完全不如日常理財產品般大規模發行。此外,上述銀行推出的產品中,有一款收益率可達5.8%的產品份額十分有限,該行某網點僅有18萬元的額度,額度最多的網點也只有200萬元左右,顯得誠意不足,節日的噱頭大于產品本身。

  據銀率網統計,上周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6%,是連續下跌7周後首次止跌回升,較前一周上升0.01個百分點。銀率網分析師表示,受近期匯率波動影響,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的預期增強,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恐會延續前期的下跌趨勢,尤其是超過6%的高收益產品,近期有可能會淡出市場。

  與銀行的“誠意不足”截然相反的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更為實惠,拉卡拉、豫商貸等機構為七夕量身打造了專屬理財產品,產品收益率普遍較高,平均超過7%。有的短期產品可提前購買,在七夕當天剛好到期,享受收益。除此之外還有配套的市場活動,如認購達到一定數額即贈送鮮花等,賣力地為理財者打造一個甜蜜的七夕。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