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自貿區融便宜錢:貸款利率比境內常低一個百分點

2015-04-22 09:13 來源:南方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日,廣東自貿區正式對外揭牌。作為自貿區內最重要的主體之一,金融機構昨日也紛紛在南沙掛牌。中行在南沙片區首發了人民幣跨境貸款等多項業務。南都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廣東自貿區金融創新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建立FT賬戶體系,人行廣州分行告訴南都記者,目前

  正在研究FT賬戶監管細則。廣東銀監局昨日也表示,從政策、機構、業務三方面加大創新,設立區內銀行業準入事項綠色快速通道,支援自貿區建設。

  跨境人民幣貸款利率低

  昨日,入駐廣東自貿區的銀行開展了多項區內業務首發。如中國銀行當天實現首發人民幣跨境貸款業務、首筆微型企業貸款、首發大宗商品遠期交易等業務。各家商業銀行在用足自貿區的政策同時,亦結合自身傳統優勢,在自貿區內發展重點也有所不同。

  農行廣東分行對南都記者表示,該行側重於向為廣東自貿區內總部經濟企業、高端裝備及技術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行業客戶及個人客戶提供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務,包括企業及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及貸款、貿易金融、本外幣跨境資金池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務和創新産品。廣發銀行[微博]還專設自貿區跨境直貸、跨境本外幣雙向資金池、融資租賃保函等創新金融服務方案。

  據悉,以跨境人民幣貸款為例,銀行為自貿區內銀行引入海外人民幣資金融資成本相較于國內融資利率更低。如中行為南沙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發放累計人民幣1億元的跨境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融資利率相當於當前人行設定的基準利率下浮13%。而農行昨日上午辦理的兩筆貸款業務,合計金額1.2億元,優惠利率3.9%-4%。農行相關人士表示,跨境人民幣貸款利率比境內貸款利率通常低一個百分點。

  當天,結合自貿區的政策,中行設立“中國銀行南沙全球金融服務基地”,農行成立“粵港澳跨境業務創新基地”。其中,“中國銀行南沙全球金融服務基地”服務範圍涵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直接投資、基金、保險、租賃等多個金融領域。而農行的粵港澳跨境業務創新基地旨在通過機制、流程和人員等多方保障,最大程度、最快速度響應和跟進自貿區各項優惠政策,更好地服務自貿區經濟發展、降低企業成本。

  正研究FT賬戶細則

  浦發銀行廣州南沙自貿區支行也于昨日正式對外揭牌。在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發展中,浦發銀行作為上海國資整合平臺,一直是先行先試的商業銀行之一。浦發銀行國際業務管理部總經理劉淩昨日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自貿區金融業發展可依託粵港澳一體化,尋求差異化發展之路。

  劉淩表示,浦發銀行南沙自貿區業務發展,將主要採用上海經驗為主。與此同時,廣東自貿區根據當地區域經濟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會有一定差異。比如,上海自貿區以金融和航運為主,廣東則可依靠粵港澳一體化。“廣東在跨境人民幣方面有傳統優勢,可以引導香港離岸資金進入廣東。”劉淩説道。

  中行廣東省分行人士則表示,南沙片區是廣東自貿區三個片區中最大的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産業承載能力強、發展空間大,可以面向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大開放力度,南沙新區的融資租賃、跨境電商、航運等都很有發展潛力。橫琴新區可以打好“澳門牌”。

  劉淩還介紹了上海自貿區運作一年來浦發銀行相關業務的發展情況。據劉淩介紹,從實踐來看,上海自貿區最受歡迎的業務是人民幣跨境資金池業務。區內企業最關注的,則是如何從境內融資。截至3月末,浦發銀行FT賬戶存款6億元,貸款39.7億元。目前,區內企業FT賬戶存款較少,貸款需求非常旺盛。“主要是企業境外融資成本要比境內低。目前,人民幣境外貸款利率比境內貸款利率要低90-100BP。”劉淩説道。

  南都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廣東自貿區金融發展中最緊要的問題是,FT賬戶細則尚未出臺。在未建立FT賬戶時,雖然也可以開展一些跨境和離岸業務,但是無法把控資本流動的風險,相關業務很難大規模開展。“FT賬戶運作後,自貿區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下的資金業務將通行,資本項目下的資金劃撥也將基本自由,兌換和投資業務也將不斷推進。這是之前無法做到的。”上述行業人士如此説道。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昨日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經在研究FT賬戶監管細則。按照劉淩的看法,由於上海自貿區FT賬戶已經運營一段時間了,只要廣東FT賬戶監管細則一齣臺,各家銀行應該會很快能夠上線運營FT系統。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