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請看好你的錢包!因為這一年中,或許即便是銀行,也不能夠保證你存在那裏的錢百分百的安全;這一年,理財市場或許將迎來巨大變革,不再保底的理財産品將成為大多數,不過,即便是虧了錢,恐怕監管層也只會強調一句“買者自負”。曾經“剛性兌付”的中國式神話,或在這一年逐步被打破。
一直以來,銀行是百姓最信賴的金融機構,但未來,這些現在看似大而不倒的銀行,也可能因為經營不善而面臨倒閉,這樣一來,即便是現在最保本保息的理財——存款——也將面臨因為倒閉而不能全額償付的狀況。去年年底,央行推出了銀行業存款保險制度,雖然只是徵求意見稿,且也提及同一客戶名下50萬元以下的存款將由存款保險償付,但50萬元以上的,就將等到倒閉銀行資産清算之後所剩資産的數量而定了。
存款都不一定保本了,更甭説正在增多的“不保本”的銀行理財産品了。去年,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將在兩年內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2015年就是“第二年”,也就是説,在這一年,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被取消的可能性不小。如果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被取消,也就意味著銀行為了拉存款而收益高企的銀行理財産品,將失去其存在意義,而這些産品,恰恰是當下銀行最受百姓喜愛的産品。如此一來,銀行理財將面臨巨大改革:真正意義上的理財産品將逐漸佔領整個市場,掛鉤股票、掛鉤黃金等結構性且風險較高的理財産品將越來越多,即便出現本金虧損,只要銀行不存在違規操作,投資者也只能認栽。
當然,還有比銀行理財産品更有風險的投資。在2014年風生水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在2015年還將繼續創造理財神話。儘管30%以上的聳人收益率或將越來越少,但比銀行理財産品收益高的現狀恐怕難以改變。但請別忘記,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就像P2P行業,問題平臺接二連三,投資者本金沒了也很難找回。“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依舊是理財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
2015年,對於理財市場而言是變革的一年,是將理財市場推向成熟的一年,也是投資者投資經驗增長的一年。“賣者有責,買者自負”的理念也將不再是紙上談兵,但這並非壞事,畢竟開放的市場將培養成熟的投資者,而成熟的投資者也將推動理財市場走向成熟。
晨報記者 姜樊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