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南水北調成就二七新城 沿線房地産開發紅紅火火

2014-09-28 16:44 來源:鄭州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21日,來自南水北調丹江口的水流入鄭州,並一路向北流向北京。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工程,南水北調經濟帶規劃早已被提出,其對流經沿線的影響更是經過各種討論和論證。對於鄭州而言,專家指出,對於經濟方面的影響,除了有利於沿線的招商引資、提高沿線居民飲水品質、對沿線房地産市場構成重大利好外,還有可能改變鄭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佈局和格局。

  南水北調成就二七新城

  ●2008年8月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出爐。規劃指明鄭州中心城區城市用地增長邊界為南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出臺後不久,二七區政府即提出打造“鄭州南部城區”。

  ●2008年9月 二七區政府主辦了鄭州市南部城區發展論壇,並先後打通了嵩山南路和大學南路,拉大了二七區城市框架。

  ●2009年 在南部城區框架的基礎上,二七區濱河新區的規劃通過專家論證。按照規劃,濱河新區北起南三環、南至新鄭、西起繞城公路、東至管城區,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約12平方公里。

  ●2010年7月 鄭州市政府批准同意開發建設運河新區。濱河新區的名字被“運河新區”取代。後來,二七區面向國際招標,最後上海同濟規劃院中標。運河新區的名字又變更為“二七生態文化新城”。為此,二七新城的版圖確定為:北起南三環南水北調幹渠、西四環沿線,南至繞城高速,東至二七區界,西至鄭少高速,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一核心、兩板塊”是二七新城的戰略佈局。“一核心”,是建設中央文化區(CCD),建成後與鄭東新區CBD遙相呼應,錯位發展;“兩板塊”,就是佔地49平方公里的運河新區板塊和佔地26平方公里的龍西湖生態文化區板塊。二七新城也被稱為“城市之肺”。

  南水北調沿線房地産開發紅紅火火

  9月19日,鄭州市國土資源局掛牌出讓6宗地塊,總面積約為276.46畝,用途為城鎮住宅及商服,均為城中村改造用地。最終,河南建業泰宏置業有限公司以總價6.524億元起始價將6宗地塊全部收入囊中。6宗地塊位於二七區南三環與大學南路附近,地塊周圍已經有泰宏建業國際城項目。

  這是南水北調二七新城區域近年來土地出讓中的普通一例。如果僅考慮南水北調經過二七區的地段,包括泰宏建業國際城、德潤·黃金海岸、亞星錦繡山河、鑫苑鑫家、綠地濱湖國際城、伍號院、和昌·灣景國際等項目已經在這裡設點佈局。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南水北調的通水,未來該區域房價的升值空間必然很大。

  大項目已陸續入駐運河沿線

  據介紹,圍繞南水北調沿線規劃的二七新城已經有多個大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中。相關統計顯示,二七新城已先後引進河南煤業化工集團、上海世茂、上海綠地等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10家,重大項目15個,總投資925億元。

  其中,上海綠地集團投資建設的綠地濱湖總部經濟産業園項目,佔地670畝,總投資130億元;綠城煤化總部經濟産業園項目,由河南煤業化工集團及浙江綠城集團聯手投資建設,佔地600畝,總投資120億元。

  上海世貿(鄭州)廣場項目為上海世茂投資建設,是上海世茂進入鄭州的首個項目。該項目佔地約350畝,總投資近60億元,建築面積約81萬平方米。

  在運河區域,河南德潤置業有限公司將與英國阿特金斯集團合作建設六星級酒店,佔地約175.64畝,總投資近25億元,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建成後,預計每年上繳稅金約0.11億元,可提供約5000個就業崗位。

  南水北調經濟帶將成鄭州新的投資開發熱點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接受鄭州晚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隨著南水北調的通水,鄭州沿線環境的改善,南水北調鄭州區域有望成為鄭州下一步投資開發的熱點,吸引更優質的項目前去投資。不過,由於受水源地環境保護的限制,對産業選擇上會有嚴格限制。像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高精尖科技項目等有望在這裡發展。未來,鄭州南水北調沿線有望成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集聚區。沿線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稅收、財富必然增加,形成一個經濟帶。“以前鄭州的高端服務業、新科技産業主要集中在鄭東新區和航空港區,由於南水北調沿線優越的區位環境,將會改變鄭州現在服務業的佈局和格局,對産業分佈發展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應將會逐步放大。”宋向清説。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