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張敬偉:樓市鬆綁是虛妄的市場流言

2014-06-13 10:3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敬偉

  在房價漲勢放緩、樓市庫存高企、去化壓力陡增的形勢下,地方鬆綁限購救市的傳聞層出不窮。繼一系列地方政策“微刺激”之後,近日,遼寧省會瀋陽“限購取消”的傳聞不脛而走,被業內視為地方微調限購政策的升級版本。

  當然,和以往被各地證偽的資訊一樣,瀋陽鬆綁樓市也成了流言。但既然是流言,就絕非空穴來風,媒體確實發現了“證據”——6月10日瀋陽“權證中心”發佈的“取消限購”通知。當然,既然瀋陽房管局“不知情”,瀋陽樓市的鬆綁邏輯也就不成立了。但在各地樓市鬆綁流言遍地的情況下,此事起碼凸顯了樓市殘酷的現實,現狀的確不妙,而且各地確有希望樓市鬆綁的衝動。

  上海一家專業研究機構6月10日發佈了 《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報告指出,在監測的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溫州、濟寧、西安、福州、常州、杭州、瀋陽、青島等15個城市存銷比超過20個月,這些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要賣至少20個月才能賣完。存銷比超過16個月的城市數量則達到了20個。

  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存銷比的確不容忽視。最基本的市場常識是,既然存量過度,就應該降價銷售才能盤活存量。當前樓市,在一片緊張氛圍下,市場觀望拐點或希望降價成為主流。因而,消化存量的正解也只能是降價銷售。但矛盾的是,此前杭州的降價潮,卻遭遇來自地方的限價狙擊。由是而論,那些有著鬆綁樓市衝動的地方政府,其實並不想順應市場潮流,讓“看不見的手”去常態化地消化存量,而是希望用傳統的政策背書、貨幣政策放水等手段,激活當地樓市,以實現土地財政開源和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

  這樣的樓市鬆綁顯然有悖頂層設計之初衷,也是使樓市重蹈泡沫覆轍的老路。從今年決策層一直以來的改革實踐看,這條路已經從頂層設計層面給堵絕了。不管各地如何試探政策風向,不論輿論場如何散佈樓市鬆綁流言,也不管各城各地如何撒嬌或嗷嗷待哺。上半年的樓市還是基於市場配置,並沒有行政命令式干預。至多,央行只是于5月12日通過“窗口指導”要求各商業銀行對剛需族首套房貸給予審批、放款和利率的惠利。銀監會在6月初再次向各銀行喊話重復這一舉措。但從市場面而言,各商業銀行除了加大審批和放款速度,在實質性的利率問題上沒有鬆口。

  這也足以説明,各商業銀行對於樓市信貸也相當謹慎。這也是樓市境況不妙傳導至信貸層面的正常邏輯。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兩次定向降準的“微刺激”,是給予融資難的小微企業以實際的資金支援。這説明,今年的貨幣政策不會再眷顧樓市,樓市不屬於中央“微刺激”的範疇。至多,央行“窗口指導”算是給樓市的些許安慰,但大多數的商業銀行也不領情。

  多年來在政策護航、信貸支援下的房地産“愜意生存”之路,已經走到頭了。多年來中央層面的宏觀調控,也給各地乃至整個樓市多次去水分、消泡沫的機會。但在樓市利益的強刺激下,從各城各地到開發商,都將中央宏觀調控視為“且行且看”的“空調”,現在二、三線城市的存量積累,可以説是咎由自取。

  如何消化存量,只有一途,放棄不切實際的中央政策開閘,也別指望鬆綁本地樓市,權力之手不可習慣性地干涉樓市。讓市場調節,讓開發商選擇合適的價格消化存量,才是符合經濟學常識和民意期待的選擇。

  當然,開發商要經歷利潤縮水甚至負利潤的切膚之痛,各地也面臨著財政吃緊和償付地方債的艱難。但中國樓市必須走上去權力化的正途,而這也是中國經濟去杠桿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