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呼市回應發文取消限購又撤除:稱為解決"遺留問題"

2014-06-26 10: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呼市回應發文取消限購又撤除:稱為解決“遺留問題”

  中新網6月26日電(房產頻道 馬榕) 繼沈陽、廣州、福州等多地傳出限購“松綁”之後,內蒙古省會呼和浩特被曝于6月20日對外發文表示取消限購,成為第一個以政府辦公廳文件形式明確松綁限購的城市。

  據媒體報道,該文件公告曾在“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官方網站對外發布,但目前已不見了蹤跡。6月25日下午,中新網房產頻道就“發文取消限購”一事致電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求證,相關人員並未對發文一事進行否認,並回應稱這一文件是針對歷史遺留問題的,但沒有對“歷史遺留問題”作出進一步解讀。

  在呼和浩特發文取消限購背後,是其高庫存和低去化帶來的樓市壓力。數據顯示,其可售房源套數要賣10年以上。對此,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評論稱,現在取消限購已嫌晚,更多城市已經放松。

  呼和浩特發文:買房登記可免住房套數證明

  6月25日,有媒體報道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6月13日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通知,並附上文件掃描截圖。

  圖片顯示,文件第四項“進一步優化住房消費環境”中提到:“取消商品房銷售方案備案制度,居民購買商品住房(含二套住房)在辦理簽約、網簽、納稅、貸款以及權屬登記時,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數查詢證明。產權登記部門在辦理相關業務時,不再對購房人的房屋套數進行查詢。”另外,文件中還明確說明,允許外來人口在市區購買成套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文件最後指出,“本通知自發文之日起實施”,即6月13日起施行。

  據媒體報道,該文件于6月20日在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官方網站上對外公布,但6月25日下午三點半左右,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網站上原來發布這份文件的鏈接已失效。隨後,中新網房產頻道查看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官方網站,並未見到該條發文公告。

  呼和浩特回應版本多樣 業內稱沒必要遮遮掩掩

  呼和浩特對外發文取消限購、5天後撤掉鏈接的消息一經傳出,各種該地回應版本流傳開來。有媒體報道稱,當地相關負責人回應為“政府文件有兩個字打印錯誤,需要重新發布。”

  6月25日下午,中新網房產頻道致電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開發監督管理處求證“發文取消限購”一事,相關工作人員回應:“這是針對很多年前遺留問題的,市政府針對房地產之類成立了遺留小組。”當被追問針對什麼歷史遺留問題及目前呼和浩特限購情況時,該人員表示不清楚,需詢問負責人。

  之後,中新網房產頻道試圖聯係該負責人,但電話一直未接通。截止發稿前,呼和浩特房管處官網並未針對“發文取消限購”發布新的公告或說明。

  面對不同版本的回應聲音,有業內分析表示,呼和浩特可能重復“沈陽模式”,文件曇花一現默默恢復之前政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馬光遠則在其實名微博中直言,很多城市房子庫存高企,應該明確取消限購,沒必要遮遮掩掩。

  高存銷比折射樓市壓力 葉檀:現在取消限購已嫌晚

  一係列數據,反映了呼和浩特面臨的樓市困境。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4年5月,呼和浩特市新建商品房銷售套數八百余套,而可售套數達到了十一萬九千余套,存銷比高達143,且近幾個月當月存銷比均保持在高位運行。若以平均每月一千余套來計算,消耗完目前可售存量,需要10年以上。

  易居研究院報告顯示,2013年底呼和浩特的住宅去化周期排在該機構監測的全國35個大中城市之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作為比較弱小的省會城市,呼和浩特市沒必要再限購。他指出,2010—2011年出臺限購令,的確有抑制房價之作用,但目前的情形已不適宜。

  事實上,高庫存、低去化已是目前我國很多二三線城市樓市頑疾。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6月10日發布的《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顯示,在監測的全國重點城市中,溫州、濟寧、西安、福州、常州、杭州、沈陽、青島等15個城市存銷比超過20個月,其中大多有限購松綁消息傳出。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預測,除一線城市以及人口在1000萬城市限購存在外,未來超30城市將在年內逐步取消限購。

  在此背景下,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評論“呼和浩特取消限購又刪文”一事稱:“現在取消限購已嫌晚,更多城市已放松。”在她看來,按照今年的土地市場與實體企業狀況,絕大多數地方債務只能靠借新還舊解決。(中新網房產頻道)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