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漁業簡介  > 正文

臺灣漁業調查組稿

2013-02-05 14:4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嘉義漁村訪“烏金”--臺灣漁業調查組稿之一

  新華網臺灣嘉義2月4日電 有“海上烏金”美譽的臺灣漁産——烏魚子,是聞名遐邇的臺灣傳統珍饈,如今更與鳳梨酥、高山茶併為大陸游客最愛的伴手禮。新華社駐臺記者日前走進臺灣烏魚子知名産地——嘉義縣東石鄉,探尋寶島養殖加工業的這朵“奇葩”。

  烏魚本名鯔魚,烏魚子是以其卵巢腌制加工而成的水産品。烏魚雖在全球許多海域都有分佈,但烏魚子卻盛産于臺灣,原因是每年冬至前後,烏魚洄遊靠近臺灣西部沿岸期間,其卵正值最成熟階段,加上臺灣獨特的氣候和加工工藝,使得這裡所産的烏魚子肥大而味美。由於近些年野生魚源減少,島內人工養殖逐漸盛行。

  在嘉義東石鄉一個普通農舍,我們見到了新近在第四屆“臺灣十大優質烏魚子”評比中獲得“5至7兩”及“7兩以上”兩個組別雙料冠軍的林篤毅。

  林篤毅面色黝黑,身材粗壯。今年38歲的他,自幼跟著父親養魚,近12年來自己鑽研烏魚子加工,勤奮外加用心之下,終於在漁鄉的眾多業者中打出了自己的名號。

  嘉義是臺灣烏魚的重要産區,養殖面積逾200公頃,年産量約360噸。在本次“臺灣十大優質烏魚子”的團體組評比中,嘉義縣拿下第2名的佳績。

  林篤毅目前擁有13個魚塭(魚池),共約8公頃。他告訴記者,養殖烏魚子一般需要從採購烏魚苗開始。“一條烏魚要養到可以取魚子,一般要花3年養殖時間。而且要靠水溫、水質環境、飼料等來調控性別和成長週期,掌握不好就會損失很大。”

  來到林篤毅的魚塭,這裡四望皆是連綿不絕的水池,一張張水車不停地翻水增氧,形成臺灣西海岸一道特有的風景。林篤毅説,他每天晝夜都要到魚塭巡視,觀察魚群狀況並隨時作出調整。

  每年的11月至12月是烏魚子的采收期。養殖戶將烏魚卵巢取出後,先漂洗乾淨,然後經過食鹽腌制及晾曬等程式即可。

  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門道。林篤毅告訴我們,鹽的用量過多會鹹苦,太少也不行;曝曬時需要不斷翻面,以讓魚子均勻接受陽光照射並脫去水分,曬得太幹會太硬,不夠幹則容易變質。

  為什麼嘉義和雲林等地能成為“烏魚子之鄉”。林篤毅説,這跟當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有關。這裡白天日曬長,夜間低溫乾燥。烏魚子白天經過晾曬後,晚上移入室內即等於低溫保存加陰幹,適宜烏魚子的大批量加工。

  林篤毅還透露了自己的一個獨門秘方。原來,他製作的烏魚子經過白天的晾曬後,晚上還需要經受每塊重達60公斤的石塊壓實。第一天用1塊壓,以後每日遞增1塊,直到增加到4塊為止,前後共需10天的反覆晾曬、壓實,使其內部油脂的密度恰到好處,這才有最後晶瑩剔透、紅澄光潤、又Q(有彈性)又香的烏魚子。

  烏魚子産期適逄年節,因而成為珍貴的年節禮品。從全臺範圍看,目前養殖烏魚比野生烏魚的産量略多。而隨著臺灣烏魚養殖及加工水準的提高,目前臺灣養殖烏魚子的風味已與野生烏魚子軒輊難分,價格上也已十分接近。

  據了解,林篤毅家本年度的烏魚子産量約有9000台斤(1台斤為600克),而他的銷售均價約每台斤2000元新台幣。刨去六成左右的養殖成本,算是一個豐收年。

  採訪臨近結束,林篤毅請記者品嘗他的得意之作,我們也有幸現場欣賞最地道的烏魚子“烹飪”。方法其實很簡單,用金門高粱酒將烏魚子浸泡一會兒,然後在酒精燈上翻烤,待通體焦黃之後即可切片食用。

  這時的烏魚子,口感綿密,軟糯滋潤,微帶酒香。雖薄薄一片卻已厚味無窮。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