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兩岸漁業簡介  > 正文

臺灣漁會總幹事:推動漁業轉型 促進兩岸交流--臺灣漁業調查組稿之二

2014-05-19 14:5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臺北2月4日電 臺灣漁會總幹事林啟滄日前在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漁業囿于海洋資源有限等客觀條件,未來將持續推動漁業轉型發展。同時,利用兩岸漁業互補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所帶來的巨大商機,積極推動兩岸漁業合作。

  臺灣現有漁港200多個,漁業主要分為海洋漁業和漁業生産。前者包括沿岸漁業、近海漁業及遠洋漁業;後者則以養殖漁業為主。

  林啟滄説,由於發展歷史久,捕撈技術好,並且設備先進,臺灣漁業一直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近十年來,臺灣的魚産量位居世界前20名,遠洋漁業更高居世界前6名。此外,臺灣漁業年産值約1100億元(新台幣,下同),漁業糧食自給率達185%,每年外銷量也高居世界前10名。

  但是,隨著“少子化”趨勢帶來的漁民“老化”,臺灣漁業面臨著勞動力減少的隱憂。此外,海洋資源逐漸枯竭也一直是臺灣漁業的現實挑戰。

  “近年來,臺灣不僅積極與國際漁業組織、保育團體等合作,而且重視‘休漁’,限制捕撈時間、數量、魚種及海域等,並不斷培育臺灣漁民‘永續經營’的理念,有效維護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林啟滄説。

  漁業轉型,漁民“轉業”,正是臺灣漁業近十年來的重要工作。一方面,漁業界人士努力提高育種技術,大力發展養殖漁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漁業生物科技産業,提升附加價值。同時,持續回收老舊漁船,幫助“轉業”漁民在陸地重新就業。

  不僅漁民“轉業”,一些漁港也在這股浪潮中紛紛轉型。現已成為知名觀光景點的淡水漁人碼頭,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

  目前,臺灣“十大經典魅力漁港”的票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這是臺灣推動漁港功能轉型,發展觀光式漁港,“活化”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之一。

  兩岸漁業交流合作也是臺灣漁業發展未來要做的一篇大文章。近年來,兩岸漁業合作交流頻繁,尤其是ECFA的簽署實施,進一步為臺灣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ECFA對臺灣的漁業績效非常卓著,不僅減少了關稅支出,降低了貿易成本,也擴大了臺灣水産品市場規模,有助調節産銷平衡。例如,2010年,臺灣冷凍秋刀魚銷往大陸的數量為2200噸,而2012年則達到24358噸。這可以用‘爆量式增長’來形容,完全有賴於ECFA的推動作用,也體現出兩岸漁業交流合作的成果。”林啟滄説。

  記者在臺灣部分漁港走訪時也發現,漁民們對於將水産品銷往大陸的意願十分強烈。屏東縣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醜就多次呼籲,希望儘快將被譽為“東港三寶”的黑鮪魚、櫻花蝦和油魚子納入ECFA。

  “漁業是兩岸非常重要的産業之一。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廣闊,資源豐富,消費力強;臺灣具備技術和經驗優勢,兩岸漁業互補性強,在産業交流、海上保育等領域可以展開更廣泛的合作。”林啟滄表示。

[責任編輯: 楊麗]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