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北京京劇院首推“工作室”運作模式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55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杜鎮傑張慧芳項目工作室”推出首部劇目《珠簾寨》。

  北京京劇院今年首推“工作室”運作模式。昨天“北京京劇院杜鎮傑張慧芳項目工作室”推出首部劇目《珠簾寨》,工作室還將在今年內演出24台骨子老戲,其中包括《趙氏孤兒》、《群英會·借東風》、《捉放曹》、《烏盆記》,也有稍微生僻的《六齣祁山》、《取洛陽·白蟒臺》、《清風亭》等,全年的演出將在北京、山東、天津、石家莊、上海等地展開。

  北京京劇院成立“杜鎮傑張慧芳工作室”打破了之前劇院下設三個團的限制,在演員調配上都是調集各團精銳演員,李恩傑院長説:“這樣做是真正的體現了‘一切為了藝術’,打破團的壁壘,為一齣戲調集優秀演員,也是一種為觀眾著想,成就藝術家的做法。”

  首演的《珠簾寨》是一台示範考驗演員功力的骨子老戲,近年來能演全本此劇的人不多。杜鎮傑以余派為主,颱風非常穩健,和其他演員“飆高音”的唱法相比,杜鎮傑的唱法雖然中規中矩卻更回味深長,也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該劇後半部分杜鎮傑還有扎上大靠耍大刀,這些靠把戲對演員基本功要求極高。昨晚上演的另一齣《趙氏孤兒》是凝聚著北京京劇院前輩藝術家“馬譚張裘”精誠合作精神的經典劇目,而此次以“杜鎮傑張慧芳工作室”的形式推出,也體現了集中北京京劇院優勢兵力協同作戰、為觀眾奉獻好戲的宗旨。

  去年北京京劇院接連推出了“衰派老生”張建峰的十場演出,每個月都有一台專場上演,通過這十台演出奠定了張建峰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票房也從一開始的冷清到最後的爆滿。而已近半百的杜鎮傑正處在藝術的黃金期,一年接連上演24場演出並不斷挖掘整理骨子老戲,也體現了藝術家繼承京劇精髓的執著追求。

  晨報記者 史春陽/攝(記者 和璐璐)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