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族心·中華情”徵文選登】賡續百年航空共創復興偉業

2021-11-16 14: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2021年7月,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決賽在澳門成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40余位選手躋身決賽,並最終決出各組冠亞季軍、優異獎、英才獎,以及最佳演繹獎、最佳演講稿獎、民族服飾特色獎等多個獎項。本網現刊登部分獲獎作品,以饗網友。
程田裏 江西南昌第二中學(台灣網發) 
  非常榮幸參加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交流活動!簡單作個自我介紹,我叫程田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賡續百年航空,共創復興偉業》。我來自江西南昌的一個航空世家,從曾祖到父親都是航空人。近代以來,南昌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那麼今天我們就從中國的百年航空説起。
  如果以1909年馮如製造試飛第一架飛機為發端,那麼中國航空工業同中國共産黨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進程一樣,經歷了百年滄桑、苦難輝煌。眾所週知,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動創建了黃埔軍校。他敏銳意識到飛機對現代戰爭帶來的變革和影響,並首先提出“航空救國”的主張成立黃埔軍校航空隊,這支航空隊後來又獨立發展為中央航空軍官學校。在“航空救國”思想的影響下,當時的民國政府對航空工業開始了有規劃的建設,其中與義大利合資成立的中意飛機製造廠就坐落在我的家鄉——南昌,抗戰爆發後這裡遭到日本轟炸,損失殆盡。新中國成立後,為支援抗美援朝作戰,這裡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迅速原址重建,更名為洪都機械廠,誕生了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並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筆嘉勉。至此,中國航空工業經歷了從初建到毀壞,從重建到振興的曲折歷程。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南昌洪都作為這一時期中國航空工業的縮影,按照“軍轉民、內轉外”的方針,發揚“航空報國”精神,主動與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合作,引進外資開發K8系列基礎教練機,取得了商業成功,打響了企業品牌。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實力取得了新的飛躍,代表中國軍、民機最高水準的殲20隱身戰鬥機和C919大型客機先後首飛。中國航空人經過百年追趕,與世界先進水準實現了從遙不可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同臺競技的歷史跨越。
  如果説19世紀的威脅來自海上,那麼21世紀的威脅就來自空中。從革命戰爭年代的航空救國,到改革開放後的航空報國,再到新時代的航空強國,航空工業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航空人報效祖國、拱衛藍天的初心歷久彌堅。作為航空子弟,我呼籲兩岸三地以及海內外的青年能夠關心航空、支援航空,投身航空事業守護好我們頭頂的這片天空,以航空夢托舉中國夢,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而共同努力!
  (作者 程田裏 江西南昌第二中學/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選送供稿)
  2021年度第14屆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中學組冠軍。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