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族心·中華情”徵文選登】兩封家書訴説家國情懷

2021-11-16 14: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2021年7月,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決賽在澳門成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40余位選手躋身決賽,並最終決出各組冠亞季軍、優異獎、英才獎,以及最佳演繹獎、最佳演講稿獎、民族服飾特色獎等多個獎項。本網現刊登部分獲獎作品,以饗網友。
黃亞寧 安徽醫科大學(台灣網發)
  今天來到這裡,我帶來了兩封家書,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封家書寫于110年前,中國民主先驅林覺民在英勇就義之前,用文字同妻子訣別。他在信中寫道,“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意思是哪怕生死殊途,我也願化作靈魂與你相依,黃泉塵世,互慰相思與寂寥。林覺民面對即將到來的生死訣別,沒有過多的兒女私情,他毅然踐行著經世濟民為蒼生的偉大理想。
  第二封家書寫于110年後,當國內新冠疫情爆發,我的師姐沈杭護士長作為安徽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組長,在形勢最嚴峻,最危險的時刻,勇挑重任,奔赴武漢前線。在金銀潭醫院援助時,她收到了丈夫寫的一封家書。信中寫到,“就像你接受採訪時説的,還是有些害怕,害怕的是那麼真實,但這不妨礙你的偉大。”回想臨行前,護士長已經做好了再也不能回來的最壞打算。前方是生死未卜的“戰場”,身後是萬家燈火通明。她毅然踏上了援鄂的道路。哪怕面對床位有限,面對防護物資緊缺,面對病情超出可控範圍,哪怕瞬間的無力感充斥內心,她也從不放棄。堅守,堅守,再堅守。只要有團隊在,就會有勝利的希望!
  我再次見到沈杭師姐已是四月份。就像她五歲的女兒説的那樣“從武漢回來後的媽媽變成了瘦瘦的媽媽,頭上還長了許多白髮。”但是眼神中多了勝利的喜悅。
  第一封家書,是林覺民在追求理想中國的路上留下的信念和誓言。第二封家書,是沈杭背負使命和信仰逆行武漢時,她的丈夫從家鄉送來的溫暖和鼓勵。百年滄海桑田。但是兩封家書告訴我,每當國家有難,人民有難時,總有人自覺承擔起肩上的重任,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身姿奔赴戰場,成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戮力前行的脊梁。
  拿起這兩封家書,我仿佛從前輩們手中接過了沉甸甸的責任。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我也開始穿上白大褂,學著老師前輩們的樣子,堅守在社區防控一線。這一刻起,屬於新時代青年的熱血在我的脈搏中涌動。志在韆鞦,百年仍是少年。立足110年後的今天,海峽兩岸的青年以青春之氣,共同追求“愛我中華,振興中華”的崇高理想。唯有你我攜手同行,協力奮進,方能不負韶華、無悔青春!
  (作者 黃亞寧 安徽醫科大學/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選送供稿)
  2021年度第14屆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公開組季軍。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