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族心·中華情”徵文選登】心如流水,惟求早見

2021-11-16 13: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2021年7月,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決賽在澳門成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40余位選手躋身決賽,並最終決出各組冠亞季軍、優異獎、英才獎,以及最佳演繹獎、最佳演講稿獎、民族服飾特色獎等多個獎項。本網現刊登部分獲獎作品,以饗網友。
貴州大學鄺益銘(台灣網發)
  我是來自貴州大學的鄺益銘。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心如流水,惟求早見》。
  追溯中國夢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孫中山先生是民族復興的先驅者和踐行者,他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口號的人。早在1894年,他就在興中會的章程中提出了“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的民族主義理想。
  一百一十年前,面對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中國,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適應時代要求,順應時代潮流,是一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革命運動。
  九十七年前,黃埔軍校在廣州創立。孫中山先生之所以要創辦黃埔軍校,就是要創建革命軍,挽救中華的危亡。正因為黃埔絕大部分師生深深地印刻了愛國主義的烙印,所以我們看到,當國家受到外強侵略、當有人要把國土分裂出去的時候,他們心靈深處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精神就迸發出來。有一個叫做鄧文儀的黃埔學生,他一輩子跟著蔣介石“清黨”,但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已是杖朝之年的他卻帶著團悄悄訪問大陸,回去以後就組織臺灣黃埔四海同心會,反對“臺獨”促進祖國統一。
  高中時,我有幸前往臺灣訪學。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血脈,讓我倍感親切。走進臺灣中山大學坐在余光中先生曾經坐過的椅子上,我面朝落日的方向,深深地感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非常的幸運,我遇見了一群很好的臺灣朋友,其中有個叫峻騰的學弟,他渴望來到大陸交換學習,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兩岸文化,雖然有時也會對一些敏感問題持不同的看法。畢竟因為兩岸分隔多年,兩岸青年在不同環境下成長,所以我們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自然有較大差異,這就需要我們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我和峻騰學弟就在努力地這麼做著,我希望兩岸青年可以像我和峻騰學弟一樣,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將來的某天放下隔閡、遠離偏見,真正好好想想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們,我們的心卻始終如一: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在努力地拼搏奮鬥著!一百一十年前如此,九十七年前如此,現今亦如此。可盼:思君之心如流水,惟求早相見!最後,以我在臺灣訪學期間,中秋晚登壽山望高雄港有懷詩結尾,表達期盼:
  南亭秋影入殘霞,數點青山晚更嘉。
  寂寂雲帆生樹杪,悠悠孤嶼繞天涯。
  懸車無奈作流客,曳履誰憐未著家。
  久望渡輪歸港口,海灣深處早棲鴉。
  謝謝大家!
  (作者 鄺益銘 貴州大學/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選送供稿)
  2021年度第14屆海峽兩岸“民族心·中華情”青少年徵文演講比賽公開組亞軍。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