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藝術展現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史

2021-09-10 09:0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圖為電視劇《逐夢藍天》劇照。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70週年。前不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逐夢藍天》書寫了我國航空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壯闊發展藍圖,藝術展現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史。《逐夢藍天》的熱播,展現出航空題材主旋律作品的藝術魅力。

  記錄航空恢弘史詩。《逐夢藍天》通過時間軸線與人物關係建立起敘事的經緯結構,立體地展示中國航空工業“鑄就大國重器”的征途。作品以時間為主線,從抗美援朝戰爭烽火下的艱難起步,到和平年代舉步維艱的自主發展,再到新時期的跨越式騰飛發展,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航空研製技術也從最初的修理到試製,從測繪到自主研發,在不斷摸索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作品以“三代人、三兄弟”的人物設置為線索,真實塑造了研發、製造、試飛等過程中的設計師、工程師、試飛員等形象。劇中著力講述了以秦天、趙德良、徐不週“三兄弟”為代表的研發人員在不同歷史時期所面對的複雜考驗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以捨生忘死的拼搏生動體現“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該劇通過大容量、大規模、大筆法的人物描繪與史料取材,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聯繫起來。

  致敬代代航空英模。《逐夢藍天》中,無論是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江行健,還是在工作崗位上耗盡最後一絲力氣的徐夢,抑或是為了保護研究資料而被泥石流吞噬的留美專家徐不週,在出差途中累倒後再也沒有醒來的杜清明等,雖然劇中人物並沒有標注其人物原型,但他們都是中國航空人的人生剪影。電視劇開篇是秦天目光的特寫鏡頭,結尾時,年過古稀的秦天深情凝視著照片墻上曾經並肩戰鬥、如今生死相隔的戰友們,光影在此定格,一張張照片仿佛化作一座座流動的豐碑。這種巧妙的藝術處理讓人不禁潸然淚下。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通過對秦天和趙德良等為代表的航空科研人員性格的多樣化設定,既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也讓作品具有生活質感。

  弘揚航空報國精神。該劇通過對中國航空工業70年浩瀚巨變的世紀回眸,有力地展現了航空人“航空報國、航空興國、航空強國”的熱血之情、堅毅之志、豪邁之氣,歌頌了航空人“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精神品質。在白手起家的年代,為了建造強度試驗室,417廠的員工自己燒磚造窯,籌措資金。國企體制改革後,為了解決經費問題,廠長張長江轉換思路,帶領全廠員工走改革發展的新路。中國航空工業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也充分説明:技術攻關無法“等靠依賴”,唯有腳踏實地、拼搏奮鬥。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下,電視劇《逐夢藍天》對航空報國精神的深刻解讀,是對“中國精神”的砥礪和弘揚。

  該劇開篇再現了開國大典上“飛機兩次飛過天安門”的歷史畫面,面對中國航空工業的今昔對比,讓人感慨,令人振奮。《逐夢藍天》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辯證統一中,給出了航空人的莊重回答:逐夢路上,雖將面臨荊棘和風雨,但為盛世吾願奮不顧身。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9日 20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