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心相通,文學為橋

2021-09-09 09:2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9月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發起的“一帶一路”文學聯盟成立,中國文學“走出去”向前邁了一大步。

  文學聯盟一經提出,應者雲集。希臘、巴基斯坦、韓國、日本、泰國、俄羅斯、捷克、阿根廷、智利等35個國家的30個具有影響力的文學組織和19位各國有代表性的文學家、翻譯家作為聯盟創始會員加入。

  “文學永恒的主題是友誼,是合作,是人心。正如古老的絲綢之路,為中華文明打開了和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的窗口。‘一帶一路’文學聯盟正是一個把我們多邊和雙邊交流聚合起來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能夠為各國文學的繁榮發展做更多的事情。”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如是説。

  “是對文學共同的追求,把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這些年,鐵凝接待過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作家朋友。2014年,她在北京接待了泰國公主詩琳通。詩琳通對中國當代文學非常熱愛,翻譯了王安憶、池莉等一批中國女作家的作品,其中也包括鐵凝的小説《永遠有多遠》。詩琳通對她説:“讀了你的《永遠有多遠》後,我在泰國修了一條北京衚同,我還要讓泰國人嘗嘗北京小肚。”

  鐵凝和作家同行也到訪過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很多作家成為知心朋友。2018年,中國作協在埃及舉辦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文學論壇”,中國作家與阿萊·阿卜杜·哈迪、阿拉·阿斯旺尼等阿拉伯國家的作家朋友們,同臺切磋、廣泛交流、深入研討,簽署了《開羅共識》等文件。

  自2008年以來,中國作協與韓國、日本連續舉辦了四屆中韓日東亞文學論壇,不管是在首爾、東京,還是在北京、青島,作家們暢談文學、促膝談心,相互了解越來越深入。

  “是對文學共同的追求,把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與各國作家的交流中,鐵凝深切感受到,大家都有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學交流與合作的良好願望,希望能夠有一個更大的平臺來為文學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情。

  “一帶一路”文學聯盟應運而生了。

  民心相通,文學為橋。“一帶一路”文學聯盟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宗旨,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繁榮共進,深入開展對話交流和創新合作,推動各國文學進一步繁榮發展。

  “文學聯盟的成立,是文學絲路上一個新的起點。我們相信,中國文學同世界文學在絲路上的相逢和交匯,將為人類的未來碰撞出絢麗的靈感、創造出無窮的可能。”鐵凝説。

  “借助‘一帶一路’文學聯盟,看到世界文化多樣性”

  “互相滋養,共同綻放。”這是各國作家對“一帶一路”文學聯盟的共同期待。

  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作家黑井千次回憶説,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成立於1956年,同年首次派遣了日本作家訪華團。自1961年起開始接待中國作家代表團,這樣的互訪交流一直延續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人們的行動,但無法抵擋心靈間的交流。他希望“一帶一路”文學聯盟,能夠在此艱難的時刻,開拓世界文學交流的新領域,關注和挖掘那些被埋沒的優秀作品與尚未得到世人矚目的作家。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上,如果獨自前行,必然行而不遠;互相理解、努力合作,將提供闊步前行的充分空間。”尼泊爾學院院長耿加·普拉薩德·烏普雷蒂認為,“一帶一路”文學聯盟就是這樣一個恰如其分的舞臺,會令每個人彼此靠得更近。

  他説,在“一帶一路”這個大家庭裏,通過不同學術機構間的相互理解,建立“一帶一路”文學聯盟,這對每個國家來説,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事情,“希望聯盟成員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分享交流,保持和發展我們的文化特性”。

  “我一直堅信,如果一個人只懂一種語言、只知道一種文化和一類文學,就不會讀懂大千世界。”北馬其頓作家馮海城把“一帶一路”文學聯盟比作眼睛,“人需要兩隻眼睛才能看到三維事物,而世界人民需要借助文學聯盟,看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新加坡作家尤今認為,“一帶一路”文學聯盟就像一個同心圓,象徵著團結、標誌著力量,是橫跨國際的一座非常美麗的文學橋梁。

  “感知各國活躍生動的當代文學面貌”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近年來,中國作協努力推動中國文學“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舉辦了“中國-湄公河國家文學論壇”“文學助力文明對話座談會”“中法文學論壇”“中巴文學論壇”,成立了“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向世界讀者介紹中國文學,加深各國人民的彼此理解和情誼。

  如今,“一帶一路”文學聯盟的成立,更是承擔文學互學互鑒、增進作家友誼、推動優秀文學作品譯介傳播的重要使命——

  一是推進文學交流合作機制化建設。通過舉辦文學論壇、作家寫作營、翻譯家工作坊等活動,建立雙邊和多邊文學交流機制,形成常態化合作。

  二是推動優秀文學作品譯介傳播。逐步建立優秀文學作品推廣傳播平臺和相互推介機制,鼓勵各國出版機構、文學報刊和網路新媒體翻譯出版或刊載其他國家優秀文學作品。

  三是著力加強青年文學人才培養。吸引更多優秀青年文學家、翻譯家、評論家、出版家參與聯盟舉辦的活動,組織優秀青年文學人才進行跨國採訪、采風、創作、培訓等活動,讓友誼的種子在各國青年心中生根發芽。

  四是加強各國在保護文學版權方面的合作。鼓勵會員交流各國文學版權保護的經驗和做法、互相提供有關文學版權的資訊,舉辦文學版權保護專題講座和培訓,為作家保護版權提供幫助,通過保障作家權益為文學傳播和轉化護航。

  “我們希望更多了解和感知各國活躍、生動的當代文學面貌,希望讀到更多作家的作品,增進相互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尋找共鳴、共同進步。”鐵凝説。(記者 劉江偉)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