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偉大時代書寫壯麗篇章(展時代畫卷 譜奮鬥華章)

2021-09-10 09:0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史詩源於歷史,藝術源於生活。生逢偉大時代,要有與之匹配的藝術表達

  為偉大時代書寫壯麗篇章,需要文藝工作者更加自信、更加生動地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體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激發藝術創新創造的活力

  為偉大時代書寫壯麗篇章,需要文藝工作者更加自信、更加生動地講述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體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激發藝術創新創造的活力。

  近年來,我有幸作為總撰稿,參加國家重大文藝演出的創作工作,在此期間,我深受教育、獲益良多。我們努力用藝術的語言呈現和回答“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融入真情實感

  藝術化再現真實歷史

  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2016年,在“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上,我與作曲家舒楠創作了歌曲《不忘初心》。我認為其中3句詞很重要。第一句是“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我們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第二句是“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要回報人民,回報養育我們的這片沃土。第三句是“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中國共産黨以愚公移山的堅定、精衛填海的奉獻,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寬廣的中國道路。

  121字,60天,五易其稿。捧出心、傾盡情,從革命文化裏尋找精氣神;沉下心、俯下身,深入當下生活汲取營養。我想起當年寫關於長征的話劇《萬水千山》,聯想到十幾年間自己走過革命根據地的山山水水。在大渡河邊,我看見紅軍小戰士寫在門板上的口號:“讓革命騎著馬前進。”在酒泉航太發射中心,我見證1000多名青年博士在國家航太事業一線的奮鬥……真聽、真看、真感受,才有真誠的創作。

  2018年,我參與創作《我們的四十年——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晚會》。我們主創團隊到深圳、上海、廈門、雄安新區等地采風考察,所到之處,無不為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巨大變化所震撼。

  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從最初的靠填海造地,到如今灘塗上建城,打造出“山、海、林、城、島、港、灣”于一體的世界一流灣區城市風貌。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我穿上厚厚的防塵服,第一次走進國産晶片的實驗室,被奈米世界的精彩深深吸引,隨同介紹的人員都是風華正茂的年輕科學家,他們為實現尖端技術的突破,拼搏奮鬥,將最美的年華獻給最美的事業。在廈門的商貿城,熱情的商戶請我們喝福鼎白茶,這些茶農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出深山、走向全國,在各地開設門店、打造品牌,將福鼎白茶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短短40年,能擁有如此巨變,能讓億萬人民擁有這樣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做到。為此,我們確定以兩個家庭、幾代人的人生故事貫穿整場晚會。通過鮮活具體的人物和故事,藝術化地再現歷史,高度融入人民對改革開放的共同體驗和真實感受。

  書寫奮鬥故事

  人民是永遠的舞臺主角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參與籌備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鬥吧 中華兒女》。籌備文學稿時,我去了不少地方采風。印象最深的是來到山東的沂蒙山區,那裏有一座紅嫂雕像。坐在雕像前,我在想,如果她坐在人民大會堂觀看這場演出,她希望看到什麼樣的節目,期待聽到什麼樣的歌曲,想表達怎樣的心聲?我們的創作,如何向創造歷史的人民致敬?

  奮鬥,成為此次創作的關鍵詞和主旋律。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奮鬥吧 中華兒女》包括“浴血奮鬥”“艱苦奮鬥”“團結奮鬥”和“奮鬥吧 中華兒女”4個篇章。以膾炙人口的好歌,抒發奮鬥者的心聲;以富有時代特徵的舞蹈,塑造奮鬥者的形象;以多種藝術手段,描摹奮鬥者的足跡。在場景轉換中,通過真實細節、精彩細節、感人細節呈現人民形象。

  比如,第二篇章中,合唱與舞蹈《英雄讚歌》、男聲三重唱與舞蹈《我為祖國獻石油》、交響情景表演《共和國之戀》等,都在人物塑造的細節上下足功夫,不僅還原了歷史,更在歷史深處找到奮鬥的源頭,構建起奮鬥的時代精神。《英雄讚歌》中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王成,《我為祖國獻石油》中的鐵人王進喜和1205鑽井隊,《共和國之戀》中郭永懷、錢學森、朱光亞、于敏等“兩彈一星”元勳,都是各個時期中華兒女奮鬥的典型,也是家喻戶曉的人民英雄。

  向人民致敬的創作理念始終激勵著我,我寫下了《赤子》一歌。這首寫給年輕的扶貧幹部黃文秀的作品,歌詞是我滿含熱淚寫成的。“身上沾多少土/情深在故土/腳下有多少泥/風雨擋不住”,正式演出時,這首歌的背景視頻中,是于敏、李延年、黃旭華、申紀蘭、張富清、屠呦呦、孫家棟、袁隆平的畫面……一張張平凡而偉大的面孔依次出現,廣大觀眾被深深打動。

  史詩源於歷史,藝術源於生活。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是永遠的舞臺主角。通過《奮鬥吧 中華兒女》的創作,我們向英雄的人民致敬。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書寫人民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故事,才能無愧於時代的呼喚、人民的期待。

  鐫刻國家記憶

  時代賦予文藝創作新機遇

  生逢偉大時代,要有與之匹配的藝術表達。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是用一個世紀的奮鬥成就的偉大作品。

  創排這部情景史詩,是對全體參演人員信仰的淬煉、信心的凝聚。第一次開策劃會時,我們便組織一批年輕導演迅速補課。這些“80後”“90後”帶著對國家和人民的愛,深入學習黨史。年輕演員們通過艱苦的生活、排練,不斷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在這一火紅的“大熔爐”中接受思想的熏陶,真正經歷了一堂生動入心的黨史課。演出結束後,參演的演員中,有700多名演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120分鐘,時空跨度100年,鐫刻國家記憶。文本要肩負起形象塑造和理念貫通的雙重任務,特別是對主題的提煉和對黨史的概括、總結、提升。整體方案修改了100多稿,每個節目都有二三十種完全不同但個個精彩的方案。打造文藝精品、以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描繪黨的百年征程,始終是我們的目標和動力。

  時代賦予文藝創作和創新表達的新機遇。今年6月17日,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3位宇航員的壯舉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我們當即提出創意:能否在大型情景史詩中出現太空艙的畫面,讓中國第一個空間站的黨小組成員——我們的宇航員,為慶祝黨的生日發回祝福的心聲。文案一經提交,很快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天地對話的所有技術準備,並在演出當天順利實現了。“百年風華,韆鞦偉業,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生日快樂!”3位航太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從太空發來了祝福,發出了今日中國自信自強的聲音!

  緊隨其後,29位“七一勳章”獲得者和100位重要英雄模範名單依次出現在大螢幕上,如同百年征程閃亮的精神坐標,激勵著一代代人接續奮鬥。“偉大的中國共産黨,風華正茂,山高水長,昂首挺立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全體演員唱響主題曲《領航》,高達16米的金色黨徽徐徐升起,光芒四射。

  韆鞦功業,百年只是序章。從這個角度看,《偉大征程》是面向下一個百年的表達,是充滿豪情、信心、決心的奮鬥宣言。我們擁抱未來,更有信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用大山深處的中國‘天眼’,瞄準未來,我們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追蹤未來,我們用絢爛的海上彩虹——港珠澳大橋,連接未來,我們用登陸遙遠火星的‘天問一號’,邀約未來。朋友,中國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億萬中華兒女正在把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寫進未來——未來已來!” 我在朗誦《強國力量》中這樣寫道。

  製圖:趙偲汝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9日 20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