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2018年04月03日 10:0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梅榮政

  有專家指出:“任何傳統文化,只有時代化才能真正為今人所用,才能具有不竭活力。否則,只能是一堆故紙、束之高閣,一派陳詞、無人問津。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歷數千年風塵侵襲而不敗,經幾十個朝代變遷而不棄,關鍵是中華民族不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産黨人尊重傳統文化、運用傳統文化、發展傳統文化,不斷推進傳統文化時代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老而不衰,陳而不腐,依然活力充沛,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寶貴的力量。”我以為,這段很有見地的論斷提出的問題是,對待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正確的方針:要以中國共産黨堅守的馬克思主義觀為指導,以對當代中國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益還是無益為準則,通過科學分析,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為此,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運用歷史辯證法,力避形而上學,廢止孤立、靜止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倡導立足中國古典經典文獻,面對現實生活,在傳統文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産生的歷史前提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産生的歷史前提下,對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進行發掘,找到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民族珍寶;反對原封不動地照搬,倡導緊靠傳統又突破傳統,重視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結合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實際需要,對歷史文化遺産中的精華進行提煉、加工、創新,把它變成新時代人民自己的東西。這項科學研究,概括起來説,就是要分清糟粕與精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分清優秀與腐朽,留存優秀,剔除腐朽;分清粗偽與精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什麼才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優秀、精真?概括地説,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能夠與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相協調,於今、於民有用有利的傳統思想和美德。如開拓創新、以民為本、崇德弘道、法律相繼、協和天下等思想觀念,創于炎黃文化初立時期,後一直浸潤、蘊含于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思想文化形態之中,其內容日益豐富,形式日臻完美,可謂精華。又如仁義道德,貫穿于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經學、玄學、理學等思想文化之中,其具體內涵、形式隨時代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亦可謂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這些思想精華,有助於我們今天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有助於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有助於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這些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是中華民族面對世界文化的激蕩,能站穩腳跟的文化根基。

  當然,對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也不能照搬照套,對它的吸取,首先需要通過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把那些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中、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中、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中的精華、優秀、精真,發掘出來,以便使它們“活起來”。然後,認真學習研究,掌握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獨特創造、價值理念、民族特色,使之得到真正理解,以便為人“用起來”。

  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關鍵的一環。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維繫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統一的優良思想(如講仁義、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宏大抱負(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壯烈情懷(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國家利益至上的精神(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辱使命的責任感(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置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加以深度挖掘,改造陳舊的表現形式,創造出人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新話語、新範疇,予以精準闡發,使其潛在的生命力得到激活,並根據時代、人民實踐、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的需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其對內成為涵養、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泉;對外成為同世界各國人民進行平等友好交流,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優勢。

  我們還需注意排除錯誤思想的干擾。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民主性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積極、進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極、保守、落後的一面。而且在有些情況下,精華與糟粕又互相結合,良莠混雜,瑕瑜互見”。整理中華傳統文化,是一項巨大而浩繁的科學工程,要防止兩種錯誤思潮的干擾:一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干擾。這種錯誤思潮把中國幾千年封建時代的文化等同於封建主義的東西加以拋棄,忽視其中的許多珍貴品。我們當十分清醒,即便是封建時代的文化中也有人民的東西,對封建時代的文化也應批判地加以利用。二是復古倒退思潮的干擾。這種思潮主張對傳統文化全盤繼承,甚至把腐朽當神奇,頌古非今,而蔑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抵制並排除這些錯誤思潮的干擾,實現“雙創”,就可以在新時代煥發傳統文化的新生命。

  (作者係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駐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03日 2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