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青話新年:要讓大家看看“我在大陸挺好的”

2023-01-20 15: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  來到大陸,他們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結識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熱情和溫暖。他們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播者”。兩岸青年聲音,你我共同傾聽。中國新聞網特別推出《青聽 兩岸》融媒體欄目,共同記錄兩岸青年的真實聲音。

  中新網1月20日電(記者朱延靜 陳文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春天的腳步臨近,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融陸”臺灣青年們也計劃著自己的春節假期。兩岸的春節習俗有何不同,又有何相同之處?他們的春節記憶有哪些好玩兒的事?新的一年他們有怎樣的期許?春節前夕,三位臺青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欄目,聊了聊兩岸春節裏的團圓、人情味兒。

  話年俗

  “兩岸本就是同根同源的”

  “説實話,本來兩岸就是同根同源的,所以很多過年習俗,在臺灣都有保留下來。”聊到臺灣過年的習俗,北京臺資企業協會青年會副會長鄭博宇首先説到。

  除了貼春聯、吃年夜飯,鄭博宇印象中在臺灣過年期間不是在家裏,就是在廟裏。“舉頭三尺有神明”,在臺灣,民間信仰盛行,“海上保護神”媽祖、象徵慈善濟世的保生大帝,蘊含忠義愛國理念的關帝……各種信仰習俗早已滲透到臺灣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光大金融租賃公司轉型辦公室副主任黃柏翔回憶道,“高中的時候就去拜文昌,開始工作之後,最常去的就是拜財神”。

  除夕半夜被叫醒去拜天宮、搶頭香,則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陳冠穎過年時“甜蜜的負擔”。

  “民以食為天”,每逢佳節,美食是必不可少的。砂鍋魚頭、方肉、佛跳墻……三位臺青聊到春節美食時,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也是來到大陸我才發現,原來砂鍋魚頭是從大陸過來的”“方肉其實我印象中也是從福建過來的,但它有個‘福’字,吃起來你的‘福’到了,而且圓圓滿滿”“我們家過年的佛跳墻是融合了福建的佛跳墻,加廣東的盆菜,兩道變一道”……

  最近兩年,三位臺青都在北京過年。他們和在京臺胞一起守歲、去大陸朋友家做客、看春晚、去雍和宮祈福……

  “團圓這件事情,不管在兩岸,甚至對華人,基本上都是一個永遠不會變的一個很重要的意義。”説起在臺灣和大陸過年時共同的感受,鄭博宇這樣説道。而對於黃柏翔和陳冠穎,人情味和美食則是他們感受最深刻的,大陸朋友熱情邀請去家裏一起過年,學姐送來的家鄉美食,都讓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年俗、一樣的年味兒。

  鄉愁

  “我在大陸挺好的”

  回望剛過去的2022年,三位臺青展示了他們一年中最有意義的一張照片。鄭博宇和黃柏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自己在兩岸交流論壇上的發言照片。黃柏翔説,大陸打造了很多相關的渠道和舞臺,讓我們能夠散佈更多的正能量,以及在大陸真實的發展趨勢,它可以讓更多臺灣的青年朋友們關注到,未來或許可以透過這些舞臺在大陸紮根落地。

  對於陳冠穎來説,一張清華大學的畢業照則代表了她的2022,她説:“它代表我成功地在北京紮根下來。”

  過去兩年,三位臺青都留在了大陸過年,面對親人和朋友的想念和擔憂,他們最想説的一句話就是“我在大陸挺好的”。

  “千萬不要誤信臺灣當局或臺灣媒體的一些對於大陸的不實的扭曲和謠言……我們會讓你們看看,我們在大陸真的都挺好。”“今年我回去過年,我也會把我大陸朋友們的祝福帶回臺灣。所以家人父母們你們不用擔心,我在大陸過得很好”。鄭博宇和黃柏翔在訪談現場説道。

  陳冠穎表達“我在大陸挺好的”的方式更直接,今年,她打算把北京的美食帶回臺灣,北京麻醬、芥末鴨掌成功入選了她的“必買清單”。

  畫未來

  “兩岸一定是同心”

  “登陸”多年,不少臺青已經“融陸”。他們在大陸的生活一年一年發生著變化,他們也親眼見證了大陸的發展。

  黃柏翔和鄭博宇“登陸”近十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他們感受頗深,鄭博宇表示,“對於推動這些政策,它(大陸)是有計劃性、有條理的,而且讓你感受得到確實是有決心要做好的。所以這些都讓我對未來‘十四五’發展的、擘畫的藍圖跟目標,都很有信心”。他們也真誠地對想來大陸發展的臺灣朋友説,要多看看多走走,親身去感受,去尋找機會融入。

  除了硬實力的發展,陳冠穎更喜歡用“雙腳”來親身感受大陸。她愛騎腳踏車在北京的衚同裏轉悠,敞開門炒菜的居民、公園裏下棋的大爺,都讓她覺得北京不是座冷冰冰的大都市,而是飽含人情味的“一個家”。

  訪談現場,三位臺青還上手寫了“春聯”,斗方上的“啟、興、拼”,以及四字的祝福“永保安康”“同心迎春”“萬事勝意”代表了他們最想表達的新年希冀。

  “新的開啟新的發展”“今年興興旺旺”“希望大家都發揮閩南人愛拼搏的精神”,三位臺青一一介紹他們斗方上書寫的字的寓意。

  “春節,第一個要先迎春,而且我希望兩岸一定是同心。所以我寫了‘同心迎春’祝福兩岸”,黃柏翔期許著。

  正如我們也期許著,新的一年,兩岸同心,齊力再向前。(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