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逸是我在2015年到臺灣政治大學訪學時結識的臺灣青年。初次見面時他帥氣的臉龐和真誠的微笑讓我好感倍增,與明星呂良偉頗有幾分相似。經好友黃伯舟兄引薦,得知他是一名攝影師,剛從澳洲留學歸臺。握手寒暄,他的一句“你是從中國來的”讓我頓生厭惡,之前的好感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義正言辭地回復他:“我來自祖國大陸”。
好友黃伯舟兄祖籍河南,出生福建,後隨父母遷臺,乃父是原國民黨海軍將領,是一名堅定的祖國統一支援者。他從我和冠逸的對話中聽出端倪,插話道:“他是大陸北京的博士”。本來和朋友相約出遊賞景的我被這一段簡短的對話搞得怏怏不樂,由此對冠逸這一“臺獨”青年心懷芥蒂。
冠逸對此好像並未覺察出有何不妥之處,依然談笑如故,並詢問我有關長城故宮等地情況,説有意願要前往“中國”拍攝。當他再次説出“中國”這一詞彙時,我實在感覺十分刺耳,便正色對他講:“你應該説前往大陸,而不是去中國”。冠逸一臉困惑,詢問有何不同?我隨即對他進行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教育,並向他解釋了將臺灣和中國對立割裂是“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的“臺獨”立場。冠逸仍惑茫然,但聽到“臺獨”一詞,立即辯解説自己並非“臺獨”。
黃伯舟兄趕忙向我解釋説冠逸上學階段正值陳水扁掌權時期,民進黨在文化教育領域不斷推行“去中國化”的措施,割斷寶島臺灣和祖國大陸的血脈親情,強化臺灣的主體地位,毒害青少年,産生了被稱之為“天然獨”的一代臺灣青少年。
聽黃伯舟兄一席話,我的心情略為平靜,對冠逸説:“海峽兩岸聯繫交流的機構是‘臺辦’和‘陸委會’,並非外交部,説明兩岸之間非國家關係。臺灣方面機構叫‘陸委會’,並不叫‘中委會’,因此你也不能稱呼‘大陸’為‘中國’”。經我這一番點撥,冠逸若有所思,點頭稱是。
2016年至今,冠逸和黃兄多次往返大陸,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南下廈漳泉尋根問祖探索閩臺親緣,北上白山黑水穿林海跨雪原,西進陜甘寧感受大漠孤煙,東到改革開放前沿上海目睹翻天巨變,至蘇杭聆聽煙雨江南,駐足中原觸摸華夏五千年。一路走來,冠逸不僅拍攝了海量的精美絕倫的攝影作品,而且對祖國有了更深的直觀感悟,在他心中,祖國大陸不再是政治話語中的詞彙,不再是地圖上的地理坐標,而是一幅幅盡收眼底的美景畫案,是波瀾壯闊的歷史圖卷,是旅途中的風土人情。
在微信上,冠逸經常分享攝影作品,最初他還是慣性得使用“中國”這個詞彙,我和黃兄等人就提醒他要使用“大陸”。在我們的努力下,冠逸終於意識到使用“中國”這一詞彙的錯誤,他認識到自己就是中國一員。再次看見他發朋友圈是這樣的表述:“繼上次在大陸辦好銀行卡跟手機號只為了要用微信支付,這次為了明年七月西藏行程,在上海跟杭州的好哥們、遠在臺灣的黃老師幫助下,順利拿到大陸駕照了”,配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此後,冠逸在社交媒體上都使用“祖國”、“大陸”的詞彙,比如乘坐高鐵時不忘拍一下餐桌,讚嘆道:“大陸高鐵的餐桌座位實在是太方便!”2018年12月29日,冠逸在朋友圈感慨緣分奇妙,我們欣喜得知他在上海期間相遇一位長沙女孩,兩人相知相愛已決定牽手一生,30日將前往湖南拜見女孩父母。照片中的他手持高鐵車票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與一位美麗的湘妹子同框,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所謂的“天然獨”本就是虛假的概念,當今臺灣地區的青年並非出生即是“臺獨”,他們是受“臺獨”教育毒害的一代。冠逸的例子説明,加以耐心引導教育,這些受毒害的一代可以從“天然獨”變成“兩岸一家親”。2019年1月16日,決定在大陸安家和發展的冠逸為了生活便利,將原紙質臺胞證換成卡式臺胞證,證件照上的他依然如同我初見時那樣陽光帥氣。(作者:曾德剛,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