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漢語情,和平夢

2019年01月28日 08:38:0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人生,是輪迴路上一個美麗的注腳。漂泊萬里,抱著一身的疲憊,踏著姓氏的承傳,回歸祖國故土鄉魂。歲月幾乎把我遺忘,而我,也漸漸被自己遺忘。撫摸時間的掌紋,誰的淚,哭得最傷心?心情放牧到童話邊緣,感知了更多的山高水長,品悟臺灣,如一滴碩大的淚,滴在祖國母親的東海岸,撫摸一段又一段琥珀般的母愛,傾盡塵世的淚水,為這片世間罕有的厚重,透過靈魂的清純。心,沿一種方向飛翔。

  我是一名對外漢語教育工作者,曾執教過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少學生,也曾響應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孔子學院)的號召,出國執教。在執教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臺灣這塊藏在海裏的翡翠,註定在我一生的情愫中定格……

  臺海兩岸同根同源,一衣帶水,血脈相連。中華民族大家庭數千年的融合,使兩岸的語言文化體系同出一轍、同根同宗。然而,數十載兩岸的人為分隔,造成如今臺海兩岸,大陸用簡體字、臺灣島內用繁體字,給兩岸的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然而,帶來不便的不僅有字體,而且還有注音。大陸的中文拼音方案是經羅馬字母改造過來的,大體的發音規則接近英文之類的歐洲語言,也可以在各種編碼的操作平臺很方便的輸入。而臺灣地區使用的是注音文。注音文,是將句子中的字用單一的注音符號代替。雖然注音文和中文拼音在發音上差異無幾,但其使用的字符系統則完全不同。

  在我執教的學生當中,有來自臺灣的學生,有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原來學漢語接觸的是臺灣繁體字和注音文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和交流帶來相當大的困難,他們不能理解同一種語言為什麼偏偏有兩套書寫體系和注音系統?而且現在臺灣的年輕人較多地使用注音文代替漢字,理解很費勁。而這些漢語學習者,都將是日後漢語交流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橋梁,很多會成為未來中國與世界交流的中堅力量,他們對漢語的領悟有著彌足稱道的意義。

  當初新中國成立後,遵循漢字簡化和規範化原則和道路,將漢字重新整體簡化,並頒行實施新的《中文拼音方案》,使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除了方便適用外,也是為了與國際接軌。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在漢語教學中採用的都是大陸普通話的中文拼音方案。

  臺海兩岸,根系一方,情牽一地,源自一脈,語出一體,音緣一係,卻在時間的進程裏,走向語言的兩條道路,這是億萬華夏子孫之痛。海峽兩岸,只是一灣淺淺海峽的相隔。臺灣如血管,細細密密地織在大陸母親的身體裏,扯出來,就連著心。

  余光中先生曾説過:“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説。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后土。那無窮無盡的故園,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

  在遼闊大陸的心裏,某個月光照耀的地方,那麼明亮,卻又那麼悲涼……

  在四海龍族的胸中,某塊碧波掩映的翡翠,如此美艷,卻又如此夢幻……

  和平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統一是民族振興的基業。四海龍族,攜手並力,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炎黃的未來,為了華夏的基業,為了美好的中國夢……希冀我們用同一種聲音,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譜響兩岸和平統一的新樂章,唱響盛世和諧的民族心曲。(作者:彭小年)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