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丨村姑回鄉,帶動“村姑進城”

2022-03-31 16:1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瀋陽3月30日電 題:村姑回鄉,帶動“村姑進城”

  新華社記者李錚

  遼西,朝陽市木頭城子鎮十家子村,養育了聰慧的王穎,高中畢業後,她考上了吉林大學法學專業。讓鄉親們沒想到的是,2015年,大學畢業後考上公務員的女娃竟然回村了。

  “留在城市打拼一片天地曾經是我的夢想,但村裏老支委劉志海在炕頭那一句‘孩兒,咱村子需要你’讓我唸唸不忘。”王穎説,剛工作那會兒回鄉到劉志海大爺家做客,64歲的老爺子説,十家子啥條件都不差,但還是窮,就是因為沒人才啊。

  帶著對故土的眷戀,回應長輩的期盼,王穎辭去公職,回到十家子村創業。四年大學生活、一年城市工作經歷,讓她瞄準了從農村地頭到城市餐桌的市場。

  王穎説:“十家子的雜糧、葡萄、豆皮,吃一口回味好幾口,是我們村的寶,但傳統銷售走不出一畝三分地。”

  2015年7月,王穎創立“村姑進城”品牌。以“網際網路+種植基地+深加工+實體店”模式,打造農産品從生産源頭到終端銷售的全新産業鏈模式。

  

  2018年6月 ,王穎(中)和同事在十家子村田間地頭。(受訪者供圖)

  “想法挺單純的,我一個農村姑娘,就想把農村的好東西賣到城市,讓城裏人吃得健康,讓鄉親們鼓起腰包。”王穎説。

  23歲的女孩創業,談何容易。

  “剛起步人手少,什麼都我自己幹,打包雞蛋時,碎了好多。”回憶創業初期的艱難,王穎説,她不斷告訴自己要堅持,不斷更新電商知識,從品牌定位到包裝設計等,一個細節也不放過。

  朝陽小米,遠近聞名。以前,農民裝在編織袋裏到集市上賣個十斤八斤,換點柴米油鹽錢。王穎經過精細市場調研,推出適合兒童的“寶寶米”和適合孕産婦的“滋補金米”等系列精品小米,深受市場歡迎。

  “一畝地能增收3000元。”王穎説,當地小米真的成了“金米”。

  

  2021年4月,在王穎創辦的電子商務公司裏,員工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目前,“村姑進城”品牌已經在遼寧各地、京津冀和上海有了穩定的客戶群。王穎團隊流轉了1000畝土地進行精品農産品種植、深加工,15名大學生和王穎共同經營。“電商平臺常年吸納幾十名村民做打包、快遞工作。種植基地農忙時,還能解決100多人打工。”王穎説。

  當時,十家子村有2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王穎牽頭成立合作社時,精心為貧困戶設計了三條扶貧路:對一心種地的,實行幫帶扶貧,無償提供技術、設備,保底價收購;對願意打工的,優先照顧到合作社打工,一個月給1500元左右工資;對沒有勞動力的,鼓勵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經營,年終分紅。

  曾經的貧困戶蘇紅霞當年一家守著幾畝地種玉米,收成好時一畝玉米一年掙不到1000元。如今,按王穎的“規劃”去做,四月份種一茬小麥,六月份種一茬向日葵,一畝地收入奔著幾千元去了。

  日子越過越好的蘇紅霞説:“王穎這丫頭年紀小、本事大,心眼還好,是我們大傢夥的主心骨。”

  2021年1月,29歲的王穎挑起了十家子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從回鄉創業到帶頭致富,再到擔任基層黨組織書記,王穎覺得責任越來越重。

  

  2021年7月,十家子村農民在大棚裏採摘葡萄。(受訪者供圖)

  “鄉村振興,黨支部是戰鬥堡壘,我會繼續努力,把大家的心聚起來,讓鄉親們富起來,讓農村美起來。”王穎説。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