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我們的新時代丨“天空攝影師”:3000張“寫真”記錄生態之變

2022-03-24 16:0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石家莊3月23日電 題:“天空攝影師”:3000張“寫真”記錄生態之變

  新華社記者齊雷傑、曲瀾娟

  走上陽臺,推開窗戶,探出身子,舉起卡片相機,對準西南方向天空和建築物,輕輕摁下快門。“咔嚓”一聲,一張“天空寫真”就定格在相機裏。

  8年多來幾乎從未間斷——從2014年1月初開始,七旬老人王汝春堅持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地點,用相機拍攝同一片天空,記錄當日天氣狀況。

  至今,他的“天空影集”已積累了近3000張照片,直觀記錄著石家莊市的天空之變。

  3月18日,王汝春在家中拍攝石家莊市的天空。(受訪者供圖)

  王汝春生於1945年,現居住在石家莊市石府小區,是一名資深“攝影發燒友”。1994年,他就購買了膠片相機,剛出生的孫子是他鏡頭裏的“主角”。2005年,王汝春退休後更有了大把時間,經常外出采風攝影。

  3月18日,王汝春在石家莊市裕華區世紀公園拍照。(受訪者供圖)

  2013年,“霧霾”突然成為當年最熱詞彙之一。“那時候,天空老是灰濛濛的,盼個大晴天都很難。生活在這樣環境裏,心情很壓抑。”王汝春説,空氣污染嚴重時,他的嗓子會感到辣乎乎的,出門要戴防霾口罩。

  從那時起,王汝春開始拍攝霧霾下人們的生活狀態。戴著各式各樣的口罩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在公園遛彎、跳舞的人,隱沒在朦朧中的建築物,“那時拍出來的照片,看上去有一些魔幻感。”王汝春説。

  拍單張不如拍系列,為什麼不把石家莊的天空變化情況完整記錄下來呢?

  2014年1月初,王汝春開始拍攝他的“天空影集”。為了不受颳風下雨影響,他選擇每天八點至八點半之間,在自家陽臺上拍攝西南方向的天空和建築物。

  看似簡單,長年累月堅持下來卻不容易。王汝春上午偶爾會忘記拍攝,就在下午趕緊補拍;有事出門了,就讓老伴臨時代拍;老兩口都外出時,就讓侄女幫忙。8年來,除了極特殊情況,王汝春的拍攝沒有間斷過,他也因此被稱作“天空攝影師”。

  拍完照片,王汝春還要登錄河北省空氣品質自動檢測及發佈系統查詢核實當天天氣情況,在掛曆上記錄空氣品質等級、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等。每到月底,他把當月拍攝的照片存儲在名為“跟蹤霧霾”的文件夾裏,並一一標注每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和空氣狀況。

  王汝春還把2014年至2020年拍攝的照片整合在一起,匯總製作成一張“石家莊市空氣品質變化圖”。查看這張圖,石家莊市數年來的空氣品質變化情況一目了然。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上圖為2014年12月27日拍攝。右上圖為2017年12月27日拍攝。左下圖為2019年12月27日拍攝。右下圖為2021年12月27日拍攝。(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河北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增綠等重點任務,治理大氣污染。全省重點行業化解過剩産能任務提前完成,粗鋼産能由峰值時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成效明顯;累計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清潔取暖改造1296萬多戶;推進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燃煤鍋爐數萬台;綜合治理汽車尾氣污染和揚塵污染,大力推進植樹造林。這些措施,有效促進了空氣品質好轉。

  “照片裏,灰濛濛的色彩越來越少,藍天白雲越來越多,天空越來越透亮,遠處的高樓都能拍得清清楚楚。”王汝春説,空氣好了,人們心情也好了,更願意出門鍛鍊、休閒。

  生態環境部門的數據,為王汝春的“天空影集”做出權威註釋:2013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2021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8.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269天,佔比達七成以上。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