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新時代大慶人:為端牢“能源飯碗”發力

2022-03-22 15:5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哈爾濱3月21日電 題:新時代大慶人:為端牢“能源飯碗”發力

  新華社記者劉偉、楊喆、閆睿

  以“穩油增氣、內外並舉”構建新格局,以科技創新築牢發展根基,以綠色低碳引領油田未來……肩負“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大慶油田不斷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新時代開啟了端牢“能源飯碗”的新實踐。

  這是大慶油田進行污水處理和油氣集輸的大型聯合站。新華社發(趙永安 攝)

  “穩油增氣”:持續“為國加油”

  春寒料峭,在大慶油田一處井場,“鐵人”王進喜帶過的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正在緊張作業,工人操作著先進的新型鑽機,打向數千米深的地下。

  “我們一直高唱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為國‘加油’,為民族‘爭氣’是我們不變的使命。”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説。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朱國文説,60多年來,大慶油田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繼實現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産穩産之後,年産油氣當量始終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累計生産原油24.63億噸、天然氣1462.23億立方米。

  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是大慶油田的老牌大廠,經過60多年的高強度開發,儲採失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控遞減、穩産量的難度越來越大。

  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廠長艾尚軍説,他們正在通過強化精準開發調整、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等務實舉措,鍛鑄油田持續穩産“壓艙石”。

  在保證常規油氣資源穩産的同時,大慶油田不斷加大力度勘探開發古龍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新領域,為我國部分地區頁巖油勘探開發提供了借鑒。

  大慶油田採油工程研究院企業首席技術專家張永平介紹,應用大慶古龍頁巖油的理論認識、技術工藝等,大慶油田部署在四川盆地的平安1井測試獲得高産油氣流。

  “把井打到國外去”是“鐵人”王進喜生前的願望。大慶油田公司市場開發部主任謝宇新介紹,大慶油田海外權益産量已達千萬噸級規模,構建形成了“穩油增氣、內外並舉”的新格局。

  這是大慶油田一角。新華社發(趙永安 攝)

  科技創新:築牢“大慶之基”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一處岩心墻上展示了不同類型的岩心。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企業首席技術專家蒙啟安説,這是石油科技工作者們數十年來的重要研究對象。

  “老油田”開發難度越來越大,蒙啟安和同事們的研究深入到許多看似不可能的“禁區”,在前人未曾涉足的地方找油。

  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鳳蘭説,按照“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思路,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不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

  無數大慶油田科技工作者,用“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以持續不斷的創新成果,築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科技基礎。

  通常把利用油層能量形成的自噴採油稱為一次採油,向油層注水對其補充能量開採石油稱為二次採油,而通過注入化學物質開採出更多的石油稱為三次採油。大慶油田公司企業首席技術專家伍曉林,畢其一生精力,將三次採油技術發展到極致。

  上世紀90年代末,面對三次採油技術被“卡脖子”的現實,伍曉林帶領團隊奮力攻關,最終使大慶油田采收率在二次採油技術的基礎上提高了14至20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末,大慶油田三次採油連續20年産量超千萬噸,三次採油累計生産原油2.86億噸,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三次採油生産基地。

  “科技人員要胸懷‘國之大者’,堅定科技興油、科學報國的價值追求。”伍曉林説。

  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等在大慶油田一處井場施工。新華社發(李海洋 攝)

  綠色低碳:引領“百年油田”

  大慶油田馬鞍山綜合整治示範區,510畝碳中和林一片茁壯;園區棧道、觀景平臺的護欄均由廢舊油管焊制。

  “我們將化工區生態改善和礦區環境治理結合起來,形成了違建拆遷、地表平整、植被恢復、污染防治的一體化實施模式。”大慶油田生態環境管護公司經理楊洪標介紹。

  “致力於建設基業長青的‘百年油田’,我們要下大氣力做好可持續發展這道‘必答題’。”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張鳳民表示。

  記者採訪了解,為了讓生態建設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大慶油田2020年成立了專門的生態環境管護公司,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油氣勘探開發整個週期。

  每年,大慶油田需要處理的含油污水約6億噸。為了讓含油污水實現“零排放”,大慶油田建設了完善的含油污水處理站和污水管網,將處理達標的含油污水全部注回油層。

  二氧化碳也可被注入地下。在大慶油田所屬榆樹林油田,數個二氧化碳儲液罐並排而立,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二氧化碳原本是工廠的尾氣,注入地下不僅可以助力採油,還可以減少碳排放。

  面向未來,大慶油田正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開發工業餘熱及地熱利用等新能源技術。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儲能能力達到20萬千瓦,年埋存二氧化碳100萬噸以上,清潔能源替代率20%以上。

  這是大慶油田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採研發中心。新華社發(許書晨 攝)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社會變革,更是一項政治責任和重大使命。”大慶油田公司規劃計劃部主任艾雲超説,“我們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作出高水準新貢獻。”(參與采寫:何山)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