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必須始終保持黨的團結統一

2022-03-22 14:5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孫存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深入闡述了我們黨不斷維護黨的團結、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百年曆程,並深刻指出,“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生命”。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只要我們黨始終保持團結統一,就一定能夠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考出好成績。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百年來交出優異答卷的關鍵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也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的重要密碼。百年來,我們黨始終把保持黨的團結統一作為黨的政治建設重要內容持續推進,不僅確保了黨的強大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而且確保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黨的團結統一問題。黨的二大制定的第一部黨章明確規定了從中央到地方黨的各級組織系統,規定了黨的紀律,對於把我們黨建成一個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團結統一的無産階級政黨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我們黨成立之初,由於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黨的團結統一受到很大影響。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使全黨更加團結統一,併為後來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提供了堅強保證。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強調:“只有經過共産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只有經過全階級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為“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為著獲得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和中國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奮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有力推動了全黨思想統一。同時,我們黨制定了《關於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等重要文件,開展整風運動,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強大思想政治基礎。正是全黨的團結統一,我們黨才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不僅同危害黨的團結和統一的行為作了堅決鬥爭,還在黨的七屆四中全會上通過了《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要求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必須提高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自覺性,做到黨的高級幹部應遵守的六條規定。黨的八大把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鄭重寫進黨章,指出:“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生命,是黨的力量所在。經常注意維護黨的團結,鞏固黨的統一,是每一個黨員的神聖職責。”這些重要舉措,有力地鞏固了黨的團結統一,使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而黨的團結統一則是全國團結穩定政治局面的關鍵。針對“文化大革命”對黨的組織、黨員的黨性觀念等的衝擊,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制定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堅持黨性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評價,特別是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統一了全黨思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高度重視和努力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薄力量,推動我國實現了從生産力相對落後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生命”“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黨共同的政治責任”等新論斷,作出了一系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的新舉措。保持黨的團結統一,關鍵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寫入黨章。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提出,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時,我們黨還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産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等黨內法規,不斷強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等現象,特別是“七個有之”等嚴重影響和削弱黨的團結統一問題。經過全黨不懈努力,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廣大黨員“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不斷鞏固,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繼續考出好成績的根本保證

  奮鬥沒有止境,趕考未有窮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黨同志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而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則是我們黨繼續創造新偉業、考出好成績的根本保證。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根本保證。近代以來,西方列強侵略我國屢屢得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缺乏凝聚力,中國人只是“一盤散沙”。黨成立後,我們黨把廣大人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這是我們黨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黨的團結統一,對於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至關重要。鄧小平同志強調:“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首先要加強全黨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黨越是團結統一,就越具有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就越能夠團結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只要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就能夠把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薄力量,戰勝一切強大敵人、一切艱難險阻,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戰勝新的趕考之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寶貴經驗、精神動力。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征程中考出更好的成績。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的趕考之路上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會不斷增多增大,諸多矛盾交織,風險隱患集聚。國際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加,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將更趨複雜嚴峻;一些國家出於意識形態偏見,不願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總是想方設法阻撓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在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如經濟下行壓力增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風險增多、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複雜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準備好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更要保持全黨的團結統一。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是制定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戰略決策的根本保證。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步驟,需要制定出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戰略決策。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集團、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因此能夠制定出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戰略決策。否則,黨就會變質、變色、變味,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始終保持黨的團結統一

  保持黨的團結統一,不能靠空喊口號,而是要靠採取具體的舉措,付諸具體的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團結統一靠什麼來保證?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嚴密的組織體系,靠全黨同志的高度自覺,還要靠嚴明的紀律和規矩。”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嚴密的組織體系、過硬的黨員隊伍、鐵的紀律保持黨的團結統一。

  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無産階級政黨不是基於利益結成的政黨,而是以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理想信念組織起來的政黨。列寧指出:“無産階級政黨的團結統一不是無原則的團結和表面形式上的虛假統一,而必須完全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産黨一經成立,就把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並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為黨的團結統一奠定了思想基礎。《決議》強調:“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産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強化理論武裝、增強黨性修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確保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

  以嚴密的組織體系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特徵和獨特優勢。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堅決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不斷健全黨的各級組織,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組織基礎。要健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形成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體系,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努力使黨的領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黨的組織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健全組織制度體系,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突出“四個服從”,最大程度地激發黨的創造活力、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做到“兩個維護”是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的根本任務。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要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以過硬的黨員隊伍保持黨的團結統一。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保持黨的團結統一最終要落腳到黨員隊伍的高度自覺上。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落實政治審查制度,注重考察發展對象的入黨動機和政治素質,高標準高品質地做好發展黨員工作。要從嚴從實抓好黨員教育管理,引導廣大黨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極端重要性,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要組織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幹部是黨和國家的骨幹,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必須對黨忠誠,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的團結統一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以鐵的紀律保持黨的團結統一。要把我們這個有著9500多萬黨員、48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大黨管理好,必須靠嚴明的規範和紀律。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嚴明組織紀律,強化組織意識,牢記自己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時刻不忘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安排和紀律約束,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紀律的生命力在於執行,要堅決維護紀律的嚴肅性、權威性,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紀問責,堅決查處違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行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2日 11版)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