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您好!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

2021-03-12 13:2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又一個“關鍵時間”,我們站上新的歷史關口、踏上新的征程。

  這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我們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即將實現。

  這是兩個五年規劃的坐標交匯點。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勝利完成,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躍上新的大臺階,為“十四五”日新奮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這是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大發展相互交織作用的時空交匯點。

  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不斷演進中,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為世界格局演變背後的主要推動力量,也必將繼續在世界的大變革大調整中、在大挑戰與大機遇並存的條件下,求新、求變、求發展。

  2021年的春天,“十四五”壯闊畫卷在神州大地上鋪展開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然開啟。抬望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正一步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回首顧,是5年來應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的艱辛歷程,前進的每一步都在中華兒女的奮鬥史上鐫刻下極不平凡的印記。

  這5年,經濟總量接連邁上新臺階,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國居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糧食年産量連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經濟發展實現里程碑式的跨越。

  這5年,上海浦江潮涌,朝著“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目標進發;深圳整裝前行,肩負著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的使命;海南自貿港揚帆起航,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更高水準改革開放邁出的重要步伐,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這5年,人們難忘C919國産大型客機翱翔藍天,難忘“嫦娥五號”完成月表採樣返回,難忘“奮鬥者”號完成萬米載人深潛。還有“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量子計算原型系統“九章”成功研製……重大科技成果接連涌現、振奮人心。

  這5年,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超過6000萬人,越來越多的人勇於創新、樂於創業……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5年間,外部環境風高浪急,“黑天鵝”頻飛,“灰犀牛”亂撞,來自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國際、自然等領域的挑戰紛至遝來。我們經歷了世界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捲土重來,也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帶來的嚴重衝擊。

  在泰山壓頂的關鍵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準確研判、精心部署、果斷行動,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艱巨鬥爭,經受了一次次驚濤駭浪的嚴峻考驗,贏得了戰略主動,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十三五”的偉大實踐、輝煌成就永載史冊。我們尤需從中總結和深化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認識,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越是重大歷史關頭、危難時刻,越要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使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發揮決定性作用;

  ——無論何時何地,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只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心裏始終裝著人民,就能“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路徑,凝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民偉力;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將制度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準確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係至關重要,只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及時捕捉和發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一定能夠在抗擊大風險中創造出大機遇、把握住大機遇,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的開啟之年。歷史將怎樣記錄這個新的起點?

  新年伊始,多項經濟數據實現“開門紅”,一個生機勃勃、奮力奔跑的中國呈現在世界面前。

  從生産指標看,前2個月全國統調發電量、鐵路裝車數同比分別增長24.2%、16.5%;從需求指標看,今年春節期間零售餐飲消費比去年春節增長28.7%,比疫情前的2019年春節增長了4.9%;從景氣指標看,2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0.6%和51.4%,連續12個月在榮枯線之上。

  成就令人欣喜,困難亦需坦然面對,奔跑著的中國還面臨一系列來自經濟系統、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的挑戰。

  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比較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有待提升,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未根本消除。長長的“問題清單”上,無一不是艱巨的課題、難啃的硬骨頭。

  眺望未來,總有更新、更高的目標在聲聲催促:向前、向前、再向前。

  解決了“有沒有”,還要進一步看“好不好”;完成了諸多領域“量的積累”,還要奮力實現“質的飛躍”;當“體量優勢”的效益遞減,必然要向塑造“品質優勢”接續進發。品質和效益,成為下一個5年經濟社會發展新的著眼點和試金石。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將注意力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上,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其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迴圈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藍圖已經繪就,航向已經指明,新的航程即將起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已經翻開嶄新一頁。新征程上,會有烏雲遮天、狂風驟雨,也會有雲開日出、美麗彩虹。中華兒女已整裝待發,將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繼續創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書寫恢宏時代的壯麗篇章!

  (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