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看大陸:雲南祿豐——“恐龍之鄉、化石之倉”

2022-11-15 10: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了有關雲南省祿豐市的報道,介紹了當地恐龍考古研究的成就。

  報道指出,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是“恐龍之鄉、化石之倉”。1938年,古生物學家楊鐘健在祿豐盆地發掘出了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標本,即許氏祿豐龍。

  在發掘和研究的過程中,楊鐘健得到德國老師——古生物學家許耐(Friedrich von Huene)教授的幫助,故他在1941年完成恐龍化石的裝架後,便將化石取名為“許氏祿豐龍”,以感謝恩師。而楊鐘健亦被稱為“中國恐龍之父”,他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祿豐盆地位於雲南省會昆明西北94公里,是一個小型的內陸盆地,盆地中沉積了厚達1公里的陸相沉積岩石,被區分為下部祿豐組地層與上部祿豐組地層,恐龍化石挖掘于下部祿豐組岩層中。祿豐自1938年發現第一片恐龍化石以來,是當今世界恐龍化石保存數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祿豐境內發現的恐龍生存年代跨度世界第一,距今1.35億年至1.8億年,縱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時代,其中侏羅紀時代化石最為完整,涵蓋了早、中、晚侏羅紀時代的恐龍生存演化軌跡。

  祿豐是世界上唯一在同一地區發現侏羅紀早、中、晚三個時期的恐龍動物群的地方;祿豐恐龍個體保存完整度也屬世界第一。此外,祿豐還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龍郵票——“許氏祿豐龍”。這具許氏祿豐龍化石目前收藏在位於北京的中國古動物館,堪稱鎮館之寶。

  祿豐世界恐龍谷遺址館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遺址館,由序館和主館兩組建築組成。館內有震驚世界的恐龍大墳場:一個呈25度角傾斜、高15公尺、寬40公尺、長達83公尺的,1.6億年前的地質剖面被完整地保留在館內。在已發掘的380平方公尺的剖面上,裸露著約20具恐龍骨骼化石和蛇頸龜化石,壯觀且神秘。

  遺址館內展示的恐龍骨骼化石標本裝架眾多。兩個大平臺上展出著60具出土的祿豐龍骨架,供遊客從平視、仰視、俯瞰多角度觀賞。

  而在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大洼恐龍山一號館內,一條身長約6公尺的恐龍化石,幾近完整地“睡臥”于泥土中,骨骼紋路清晰可見,這是一具發掘于1991年的侏羅紀早期許氏祿豐龍,距今已有1.8億年。在大洼恐龍山二號館內的巨型祿豐龍,體型比許氏祿豐龍大三分之一,但由於風化侵蝕等原因,沒有完整保存下來。

  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認為,將恐龍化石進行原地保存,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化石不被破壞,同時也使參觀者更有真實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