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戰性、戰略性及影響力史無前例

2022-08-07 10:1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從8月4日12時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島周邊的六個海空區域展開了大規模實戰化聯合演訓。東部戰區空軍和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出動上百架殲擊機、轟炸機等多型戰機,奔赴臺島北部、西南、東南空域,執行跨晝夜聯合偵察、空中突擊、支援掩護等任務。10余艘驅護艦連續位臺島周邊海域展開實施聯合封控行動,對火力試射區域進行掃海警戒,配合友鄰兵力進行偵察引導。此次演訓有哪些特點?效果如何?意義何在?記者專訪了軍事專家、海軍研究院研究員張軍社。

  “此次演訓無論是實戰性、戰略性還是影響力都是史無前例的,有三大特點。”張軍社説,一是此次演訓具有迫近臺島的特點。從六個演訓區域來看,北部偏西的演訓區位於平潭島,是臺灣海峽最窄處,解放軍在此擺兵布陣可以封鎖臺灣海峽北口。有兩個演訓區域在臺灣北部,可直接封鎖基隆港;位於臺島東部的演訓區域則直接針對臺灣花蓮、臺東軍事基地,形成正面打擊態勢;位於墾丁半島東南部的演訓區域則可以有效挾制巴士海峽的出入口;位於臺島西南部的演訓區域緊貼高雄、左營。整個演訓區域對臺島呈現合圍態勢。二是此次演訓區域越過臺灣當局所謂的“海峽中線”。從區域的分佈就能看出,演訓目的之一就是要懾止外部勢力的干預,北部演訓區臨近沖繩地區,南部臨近巴士海峽,形成拒止外部勢力的戰略佈局。解放軍海空兵力大規模連續穿越所謂的“海峽中線”進行警戒巡邏。這表明在解放軍的字典裏,從來沒有所謂的“海峽中線”,臺灣海峽阻擋不了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意志。三是此次演訓實現了雙重目的。首先是對島內“臺獨”分裂勢力進行了震懾,對域外干涉勢力進行了警告。這也是此次演訓最大的意義,對外部干預勢力和“臺獨”勢力勾連圖謀分裂祖國具有強大的鉗制和震懾效應。同時,在演訓中也檢驗和錘鍊了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張軍社強調,此次演訓出現了多個首次:一是首次在臺島以東設置靶場,充分反映出我方遠距離懾止能力。二是首次組織火力穿島實彈射擊。我軍常導火力穿越臺軍“愛國者”導彈密集部署的區域,在美國宙斯盾艦眼皮子底下精準命中目標,這反映出解放軍已經解決了遠海遠域看得見、打得準的問題,而且既不怕你攔、你也攔不住。三是首次組織航母編隊威懾演訓,構建海上立體作戰體系。一般情況下,航母編隊執行任務時都會有核潛艇配合行動。四是首次環繞整個臺島組織聯合海空演訓,演訓聯合封控、對海突擊、對陸打擊、制空作戰等科目,實戰背景很強,隨時可以由訓轉戰,反映出我軍體系支撐下的聯合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張軍社表示,此次演訓實彈射擊,解放軍東部戰區成體系多要素地運用火力,遠近銜接、高低搭配,展示了解放軍對臺灣及周邊火力覆蓋能力。從此次陸軍遠火實彈射擊來看,陸軍遠火裝備具有射程遠、打擊精度高、機動性強的特點,此次遠火實彈射擊專門對著所謂的‘海峽中線’以東打,就是要向臺灣當局表明,過去我能炮擊金門,現在我火箭炮隨時可以覆蓋臺灣全島、放量打,想什麼時候打就什麼時候打,想打哪個目標就打哪個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此次演訓由最靠近臺灣的東部戰區負責組織,但事實上參演兵力還包括其他戰區,這反映了解放軍各戰區、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能力很強。

  “這次實戰化聯合演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從演訓的兵力上,陸海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一起參加,各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其次,從演訓課目上看,這次行動涉及的針對性課目比較多,包括對海、對空、實彈精準打擊等。再次就是演訓極大地震懾了‘臺獨’分裂分子和外部干涉勢力。演訓場地範圍廣泛,同時在臺島周邊設立了六個演訓訓練區,進行海空聯合訓練、遠火實彈射擊,以及常導試射,表明解放軍完全可以控制臺島。聯合演訓展示了解放軍高昂的戰鬥意志和過硬的作戰能力,表明解放軍完全有決心有辦法有能力維護祖國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對於‘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是嚴正震懾。”張軍社説。

  張軍社最後表示,解放軍在臺島周邊開展的一系列聯合軍事行動,是針對美近期在臺灣問題上消極舉動重大升級採取的嚴正震懾,是對“臺獨”勢力謀“獨”行徑的嚴重警告。當前臺海局勢緊張局面完全是佩洛西及美國政客一手造成的。佩洛西竄臺事件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踐踏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方理所當然要作出堅決回應。我們的舉措堅定、有力、適度,符合國際法,符合國際慣例。個別西方國家沒有任何理由對此説三道四,無理指責中國。

  (本報記者 劉小兵)

[責任編輯:楊永青]